全球消费级公链 Morph在现象级产品Morph黑卡(Black NFT)推出后发布的白金卡(Platinum SBT),本寄予厚望的 Mint 却行情冷淡。
据社区反应,此次白金卡发行似乎存在一些不合理:
用户质疑将白金卡中SBT freemint权益免费空投给此前拥有并质押黑卡的用户,是否会稀释白金卡权益;
同时在多项权益并未落地的情况下,黑卡与白金卡的发卡时间是否过于紧凑;
而官方宣传中“Mint即刻锁定5亿美元估值入场、代币发行即享50%流动性“,是否存在估值过高。
这些质疑声开始在加密社区中持续发酵。
黑卡、白金卡权益模糊
据质押黑卡用户加密KOL米酒的时间线梳理:
4月10日,MorphBlack NFT开始质押。
4月11日,Morph项目方开启了Morph Platinum SBT的Mint活动。
4月12日,白金卡开售情况惨淡,Mint量仅为5%。
那么,黑卡和白金卡各是什么呢?
作为消费级基础设施项目,Morph于今年3月底推出了Morph Black NFT,发行总量为3000张,发行价格为0.2 ETH,采用白名单邀请制度。
据其对外宣传,Morph Black是一款集高端权益与便捷性于一身的加密卡产品,将链上生态应用场景扩展至日常生活,简而言之,用户将资金预存到发卡方后,即可像使用信用卡一样进行日常法币消费。此外,Morph还承诺会对预存资金进行资产管理,为用户带来部分收益。
其核心权益包括专属DeFi高收益以及现实世界的高端特权。Morph承诺,Black Card用户将享受专属的DeFi收益策略,结合低风险收益产品、Morph补贴及生态空投,为用户带来远超传统银行和普通DeFi协议的回报。
总结来看,Morph Black作为NFT的卡产品,Morph Black NFT持有者能够同时享有空投与高回报理财等链上权益,也享有实体信用卡U卡的链下资产。
最新发售的Morph Platinum SBT,总量为10000张,SBT mint价格为0.3eth,mint为开放式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每个地址最高可mint 100 枚SBT(等于30个ETH),而SBT则相当于IEO的认购额度,这也是白金卡的最大亮点。此外,白金卡同样被赋予了部分DeFi收益等链上权益,以及一张白金实体卡,附赠年费为300u一年的黑卡卡面权益。
据加密KOL@anymose96的数据对比,黑卡作为Morph旗下高端产品,其100万美金/年的出金限额权益将黑卡人群定位在了高净值用户,而白金卡则以IEO权益为主,定位更贴近于大众,定义为普通卡。
注:据Morph官方信息更新,白金卡也是免年费,其转换费高于0.3%,出入金限额20wu。
社区不满升级
上述关于黑卡的介绍中并未提及SBT部分,这也成为了本次风波的矛盾点。
据Morph官方人员解释,SBT代表着未来早期代币分配权(即IEO认购额度),正是此次白金卡发售的重要亮点之一,而将这个权益赠送给质押黑卡的用户,也让部分用户感到困惑。
多位加密KOL和用户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要求项目方给予合理解释和补偿。
米酒在线喊话Morph项目方,要求其尽快对黑卡以及白金卡的权益给出具体阐述以及具体落地时间。
此前参与白金卡mint的加密用户星主Animaia开始建立维权群。
加密大V 0xLoki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质疑5亿估值是否过高。
官方出面回应
对此,Morph官方也迅速开启space来安抚社区。
在space过程中,用户们纷纷表达了对项目方的不满和质疑。而面对质疑,Morph表示会倾听用户的诉求,并解释了白金卡的价值和潜力,指出白金卡市场反应冷淡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出在产品上,未来Morph卡的权益配置也会更加完善。
ChainCatcher在事后采访了Morph,其官方人员也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回应:
关于5亿估值是否过高,Morph认为这个估值是较为合理的,也理解当前熊市环境下投资者对高估值的顾虑,并表示团队已经在加快进程,未来计划通过白皮书升级和Q&A来诠释更多细节;
关于黑卡和白金卡发布时间紧密,Morph解释道,这轮发卡活动之所以紧密相连,是因为需要统一进行权益项目区分和分配。通过销售SBT和NFT的配合,项目方可以获取用户的区块链地址,确保团队能够在TGE之前、更早地为黑卡用户提供生态空投以及为白金卡用户增加权益。同时,实体信用卡做U卡的定制过程周期较长且程序较为复杂,这也是发卡时间紧凑的原因之一;
针对是否会稀释MorphPlatinum的权益,Morph表示,“这个其实不构成Morph Platinum权益的稀释,因为本质上我们给每个SBT多少Token空投,这个都是已经确定的事情,IEO额度是均分的状态,而在黑卡用户质押之前我们就承诺了质押会有更多空投,包括生态空投与主代币空投” ,同时,关于“黑卡和白金卡的权益大量重叠”这个也是不存在的,因为白金卡主要是IEO额度回报、基础DeFi收益以及拥有了一年的黑卡的卡面权益(即100wu的出入金限额、最低0.3%的费率、机酒礼宾),而黑卡则可以享有生态链上空投和链上治理以及高达30%的收益部分并拥有终身的黑卡卡面权益。
此外,Morph还表示,目前团队已经与Web3机酒平台Umy达成合作,Morph Black NFT持有者将享受94折会员卡以及共计300u消费券,Morph Platinum SBT持有者可享受96折会员卡以及共计150u消费券。
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这场风波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两张卡的“权益冲突”。
作为消费支付赛道,发卡业务一直是各大消费应用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心化交易所如Binance、Coinbase 和 Bitget 等早已加入这个赛道,希望通过发行加密支付卡,来打通加密资产与实体经济的通道。
那么,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支付赛道,如何占领市场高地?其重点则在于支付卡所附带的权益,这也是此次Morph发卡遭到社区质疑的问题所在。
其实,抛开花里胡哨的现实权益来看,加密支付卡的亮点在其费率。
据@anymose96的整理,目前市面上较为热门的支付卡Bybit U卡交易手续费介于 0.9% 至 3% 之间,(目前,新卡用户消费可享受 10% 的返现优惠);而Morph card交易手续费也可以达到 0.3% 至 0.6% 之间。但由于Morph产品整体较新,当下尚未落地为可使用的卡产品,只是发布了生态代币空投与合作权益更新,这也成为了用户为什么感觉到相关权益存在感低的原因。
作为发卡方,在通过加密支付卡的未来权益来吸引用户的同时,或许应该站在用户的视角下想想如何清晰的阐释权益以及让权益尽早落地。
而作为用户或是投资者,在购卡前也应该详细了解支付卡背后的各项权益,权衡其中利弊,做出正确的投资以及购买决策。
目前这场维权风波仍在持续,Morph项目方正在完善其支付卡权益以及落地,而此前付费Mint白金卡的用户也在尝试维权。
未来,Morph项目方是否会对白金卡和黑卡的权益进行进一步阐述与赋能呢?
ChainCatcher将持续关注这一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