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特朗普家族项目稳定币 USD1 合作版图初现:部署至 3 家公链,已集成超 10 个协议

    “朝中有人好做事”,这句话在特朗普家族的加密项目上尤为适用。

    近期,World Liberty Financial Inc. (WLFI)宣布计划推出稳定币USD1,该稳定币可以1:1兑换美元。据市场观察,USD1的主网软启动实际发生在4月12日左右,当时首批USD1流动性池在Uniswap V3和PancakeSwap V3上部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USD1已经迅速扩展、集成超过10项协议或应用。

    由于World Liberty Financial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家族DeFi项目,USD1这一稳定币的推出引发广泛的市场关注,尤其是其后续在以太坊、BNB Chain、Tron上部署。除了以太坊是靠实力合作,BNB Chain与Tron或许更多是靠商业利益推动。例如币安获得MGX的20亿美元融资也是通过USD1支付,一举为该稳定币增加了20亿美元的市值。而孙宇晨则是WLFI的最大个人投资者,投资金额达到7500万美元。

    特朗普家族项目稳定币USD1合作版图初现:部署至3家公链,已集成超10个协议

    从以太坊和BNB Chain扩展至Tron,与多种DeFi协议集成

    据官方介绍,WLFI的USD1由美国短期国债、美元存款和其他现金等价物提供100%担保,保证每个代币锚定1美元的价值。储备资产组合由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定期审计,并由独立合格托管机构BitGo托管。此外,BitGo旗下的大宗经纪服务BitGo Prime也将支持USD1,使机构客户能够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和交易机会。

    最初,USD1代币在以太坊(ETH)和币安智能链(BSC)区块链上铸造。5月14日,BNB Chain官方也力挺USD1,并指出Four.Meme、GMGN、SafePal等都已支持USD1。

    5月1日,WLFI联合创始人Zack Witkoff宣布,USD1还将原生发行于Tron链上,进一步拓展其跨链能力。而Tron的创始人孙宇晨也是WLFI的顾问,对该项目总投资7500万美元。

    截至5月15日,根据CMC数据,USD1的总流通量已达到21.3亿枚,市值约21.3亿美元,排列在第5名,前4名分别为USDT、USDC、DAI、USDe。

    USD1的官宣迅速引发了市场的流动性部署。4月12日,链上监测平台Lookonchain披露,做市商DWF Labs已为USD1部署了6个DeFi流动性池,总价值达到1800万美元。这些池包括以下配对:

    以太坊:150万枚USDT与150万枚USD1,250万枚USDC与250万枚USD1,49万枚USDf与50万枚USD1,318.5枚ETH与50万枚USD1。BSC链:300万枚USDT与300万枚USD1,1730枚BNB与100万枚USD1。

    4月9日,DWF Labs还以0.1美元的价格认购了2.5亿枚WLFI,总金额达到2500万美元。

    USD1的推出不仅限于流动性池的部署,还积极拓展DeFi生态。多个协议与DAO已宣布集成USD1:

    Venus Protocol:5月15日,基于BNB 链的去中心化借贷平台Venus宣布USD1正式上线。Meson Finance:5月15日,跨链DEX Meson Finance宣布支持USD1。StakeStone:5月9日,全链流动性基础设施StakeStone宣布WLFI的集成正式上线。Aster:5月9日,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Aster将USD1纳入抵押品选项。该项目部署于以太坊和BNB Chain。Lista DAO:5月7日,USD1登陆Lista DAO生态系统,USD1/ListaDAO池上线,带来了稳定收益的释放和DeFi效用。Lista DAO 是BNB Chain 生态系统内运营的流动性质押衍生品(LSD)项目。Pyth Network:5月3日,USD1集成至预言机解决方案Pyth Network。Falcon Finance:4月11日,Falcon Finance将USD1作为抵押品上线,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场景。该项目是DWF Labs支持的合成美元协议。

    登陆HTX和MEXC,用于完成MGX对币安投资

    USD1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去中心化生态,还迅速进入中心化交易所。5月7日,USD1/USDT交易对在HTX交易所上线,支持存款和交易,这是USD1首次在主要中心化交易所上市。同日,USD1/USDT交易对上线MEXC交易所,提现和交易手续费均为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5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之子、WLFI负责人Eric Trump表示,WLFI发行的美元计价稳定币USD1已被正式选定为阿布扎比投资机构MGX用于完成对币安20亿美元投资的官方稳定币。Eric Trump表在迪拜举行的Token2049活动上表示:“我们感谢MGX和币安对我们的信任,我认为这仅仅是个开始。”今年早些时候,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投资公司MGX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币安的股份。

    5月16日,币安创始人赵长鹏也首次公开表示,MGX对币安的20亿美元投资,是用USD1稳定币完成,但与TRUMP代币(Meme币)无关。

    在消费场景上,USD1也已经接入了不少加密支付和商业项目:

    TokenPocket:5月15日,去中心化多链钱包TokenPocket宣布支持USD1。HOT Wallet (HOT Protocol):5月9日,TG生态的HOT Wallet宣布支持USD1。Umy:5月9日,Web3旅行与消费平台Umy宣布,用户可使用USD1在平台上预订全球超百万家酒店及奢旅服务Pundi X:5月8日,Pundi X支付生态全面接入USD1,包括XPOS和Pundi X Pay。

    根据官方介绍,USD1主要针对机构客户,定位于提供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和交易工具,同时支持DeFi生态的广泛应用。WLFI联合创始人Zach Witkoff曾经强调,“USD1是为主权投资者和大机构量身定制的数字美元稳定币,能够无缝、安全地支持跨境交易。”

    Zach Witkoff还透露,未来将有更多与稳定币USD1相关的合作。他表示:“World Liberty正筹备大量计划…我们正全力推进与传统零售POS系统的集成工作。”目前来看,USD1合作的推进过程十分迅速。

    5月7日,WLFI开始了一项新的治理提案:通过向所有$WLFI持有者分发1美元来测试空投功能——奖励最早的支持者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提案在5月14日结束,共有11780人投票,99.96%的投票权重表示支持,提案顺利通过。

    总的来说,自推出以来,USD1凭借多链扩展和多协议集成,正在展现其作为总统家族DeFi项目的未来潜力。美国总统背书的稳定币,是否有望在稳定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挑战USDC和USDT的地位?后续市场动态,值得进一步观察。

  • 发币平台卷起来了,但你挣到钱了吗

    过去一年,Solana 链上的 Meme 币发行平台 Launchpad 市场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并迅速形成竞争激烈的格局。Pump.fun 作为最早崛起的平台,被视为 Solana”链上赌场”繁荣的催化剂。该平台允许任何用户无门槛发行代币,采用绑定曲线定价,开创了无预售、无团队份额的公平发行模式。

    凭借 Solana 低成本、高速交易的优势,Pump.fun 在 2024 年引爆了迷因币狂潮。短短 13 个月内,平台用户发行了超过 800 万个代币,高峰期时在 2024 年 10 月 24 日,单日产出超过 36000 个代币,平均每分钟诞生 25 个新代币。这种规模前所未有的代币创建使 Pump.fun 一度独占市场,也让 Solana 被称为链上最大”赌场”。然而,Pump.fun 的成功也带来了隐忧。一方面,大量质量低下的项目涌现,毕业率不足 1%,绝大多数代币昙花一现。另一方面,平台盈利丰厚但用户普遍亏损,统计显示近 90% 的用户在迷因币交易中亏损本金或获利不足 100 美元,而平台仅 6 个月就进账约 9800 万美元。

    截至 2024 年底,Pump.fun 官方收入累计超过 2.23 亿美元(约 115 万枚 SOL),并持续将所得 SOL 变现。仅一年半时间,平台费用账户就售出约 340.3 万枚 SOL(约 6.29 亿美元),成为继 Solana 早期投资方 FTX/Alameda 之后的第二大抛压来源。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出,引发了社区对平台可持续性和生态影响的担忧。面对 Pump.fun 一家独大的局面,市场参与者迅速行动,整个 Meme Launchpad 赛道进入白热化竞争。Solana 生态内,老牌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Raydium 推出 LaunchLab 与 Pump.fun 抗衡;当红迷因币 BONK 开通 LetsBonk.fun 发射台;链上聚合器 Jupiter 也尝试推出类似服务。

    Pump.fun 的挑战

    Pump.fun 作为迷因币一键发射平台的先行者,确立了基本运作模式。用户只需填写代币名称和符号等基本信息,无需编程技能即可自动部署代币合约并建立交易池,大幅降低了发币门槛。平台采用多种绑定曲线定价模型平衡初始价格和市场需求,发行的代币可在平台 AMM 池中立即交易,无需提前注入流动性。

    该平台创新引入了 LP 份额销毁机制,当新币达到特定市值门槛时,会自动将部分流动性注入 Raydium 交易池并销毁相应 LP 代币,确保项目方无法撤池跑路,提升了流动性安全性。

    凭借”无代码发币、即时交易”的体验,Pump.fun 在 2024 年迅速走红,催生了大量创意迷因代币,其中不乏百倍甚至千倍币,吸引众多投机者。平台通过抽取交易手续费,成为 2024 年最赚钱的链上应用之一。

    然而,随着发展,Pump.fun 的问题逐渐显现:800 多万个发行代币中不足 1% 成功”毕业”进入外部流动性池;用户收益严重两极化,形成零和博弈;平台将手续费变现并持续抛售 SOL,对 Solana 网络造成卖压;完全匿名无审核的模式虽符合加密精神,却带来监管和信任风险。也因此 Pump.fun 在 2025 年初增速放缓,日交易额从 1 月峰值的 5.44 亿美元下滑至 2 月的 2.7 亿美元,跌幅近 50%。

    LaunchPad 的车轮战——LaunchLab、Boop、Believe

    LaunchLab 的链上 Degen 打法

    Raydium LaunchLab 是 Pump.fun 在 Solana 生态中最直接的竞争者之一。Raydium 本身为 Solana 上的重要 AMM 协议,早期曾因 Pump.fun 项目为其贡献了 41% 的 Swap 手续费收入而受益。但随着 Pump.fun 自立门户推出 PumpSwap,Raydium 的流量和交易量受到显著冲击。

    2025 年 3 月,Raydium 发布了 LaunchLab,被视为对 Pump.fun 的直接反击。该平台整体机制与 Pump.fun 高度相似,均支持一键发币与曲线定价,但在细节上进行了针对性优化。

    支持多元定价曲线,允许项目方根据代币定位选择线性、对数或指数模型;设定更低的交易费率,仅为 1%,低于 Pump.fun 的 2%,且无迁移额外费用;毕业门槛也有所下调,只需募集 85 枚 SOL(约 1.1 万美元)即可转入 Raydium AMM 池;同时引入创作者分成机制,毕业代币创始人可继续获得 10% 手续费分润;平台还加强了生态整合,包括手续费回购平台币 RAY、支持 LP 锁仓以及引入计价多样性等创新设计。

    消息发布当日,RAY 币应声上涨 14%,市场对 Raydium LaunchLab 寄予厚望。官方虽表态 LaunchLab 是「提供替代选择」,但实际上已成功吸引部分项目转向,削弱 Pump.fun 的统治力。

    此外,与 BONK 社区联合推出的 LetsBonk.fun、以及 Meteora、Boop、Genesis Launches 等多个平台也在奋力破局,推动整个 Launchpad 市场进入全面竞争阶段。

    另辟蹊径的 Believe,创意叙事产品化概念打法

    在 Meme Launchpad 赛道日趋拥挤之际,Believe 项目的「重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在 Meme Launchpad 赛道日趋拥挤之际,Believe 项目的重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由澳洲创业者 Ben Pasternak 创立的 Believe,前身是社交代币平台 Clout。Ben 曾打造多个爆款应用并成功变现,但 Clout 因过度依赖名人效应而快速沉寂。2025 年 4 月底,Ben 带着升级版平台 Believe 重返市场,将理念从「Believe in Someone」转向「Believe in Something」,强调对创意和想法的价值信仰,标志着平台从社交资产交易向创意孵化工厂的战略转型。

    Ben 本人对这一变革评价道「这是从影响力(Influence)转向信任(Trust)的变化。我们不再炒作名人,而是寻找有意义的项目。」

    Believe 采用独特的产品机制,以社交平台作为发币入口,实现 Web2 与 Web3 的无缝连接。用户只需在 X 平台 @LaunchACoin 并附上代币名称,系统便自动使用 Meteora 的联合曲线创建代币,无需登录 DApp 或填写表单。这种「讨论即发币」的交互模式使任何有价值的想法都能立即转化为 Token,大幅降低参与门槛。平台还设立了「B 点」机制,当代币手续费收入达到临界值,创始人可提取资金支持项目,若未达标,则视作市场否决。虽然 B 点并非一个硬性数值门槛,但其背后逻辑与 Kickstarter 式的众筹机制相似「交易热度即市场投票」

    Alliance DAO 创始合伙人 Imran Khan 曾评价「创始人或 Scout 标记 @LaunchACoin,一枚代币就诞生了。市场会根据这个创意所要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为其赋值」,简言之,市场热度决定项目命运。

    在收益结构方面,Believe 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设计。每笔交易收取 2% 的手续费,与其他 LaunchPad 不同的是,他的代币在发射后的合约内依然存在买卖各 2% 的交易税,但其分配结构极具激励导向:1% 分配给代币创建者(创始人),0.1% 奖励给 Scout(最早发现或推动该代币的用户),剩余 0.9% 归平台运营。这样的机制不仅给创作者以即时收益保障,也首次将「代币发现者」纳入收入分享体系,极大激励了社区主动发现、传播优质创意的动力。

    上线至今,Believe 录得交易总额 18 亿美元,为创作者带来了 950 万美元的直接收入,其中有 470 万美元属于 Believe 代币的交易。

    在开放发币的同时,Believe 也试图对平台秩序进行一定程度治理,避免沦为垃圾币泛滥之地。

    创作者激励方面,Believe 的机制是选择与发行者共享,每笔交易 1% 直接返还创作者;不设预留持仓或代币比例控制,创始人可自由定义分发;设立 Scout 激励机制,推动内容发现「去中心化」;平台主动展示交易额、创作者收入等数据,增强透明度。一些 Web2 创业者的加入也增强了 Believe 的 Meta 气质,RizzGPT 开发者 Alex Leiman、知名黑客 Ruben Norte 等人均已在平台发行个人代币,项目市值均曾冲至数百万美元,推动 Believe 的形象从纯粹 Meme 玩家乐园向「创意价值试验场」靠拢。

    这种叙事逻辑在 LaunchCoin 事件中表现尤为明显。该代币前身是 Ben 个人发行的 PASTERNAK,后在平台上线时被改名为 LaunchCoin,并赋予功能性意义。LaunchCoin 在上线当日暴涨 200 倍,市值突破 2 亿美元,一时间引发社群激烈讨论。

    一部分用户将其视为平台正式进入治理代币阶段的标志;另一部分则质疑 Ben 是否利用创始人身份进行套利。最终,Ben 分批出售大部分持仓,获利约 130 万美元。LaunchCoin 的命运,引发社区围绕「信任」的核心主题展开热烈争论。无论支持者还是质疑者,这场风波都成功将 Believe 的品牌定位拉回到讨论中心,并验证了其主打价值方向的关注度。

    信任叙事强调创意背后的价值,不再单纯鼓励博傻型操作,吸引更理性的 Builder 和创业者,而利益捆绑机制让创作者、Scout、平台三方均有收益机制,使参与者在经济层面利益绑定,持续激励优质内容。在这种机制下,尽管在当下出现了许多带着产品发射代币的 Web2 人才。

    但当前社区参与后的真实反馈是,当代币上线后由机器人拿到大部分筹码,而因一开始存在的高税存在更少的卖单,其中优质的项目会迅速达到超过 500-1000 万美元市值,随后交易税减少,拥有大量筹码的机器人便会大量抛售,因此出现了许多上涨至几百甚至几千万市值的代币,但延续性都不是很好,社区一些人认为,对创业者、Scout、平台都很好,但是这些都是由散户买单。

    Ben 希望通过 Believe 在「赋能真实价值项目」与「抑制盲目投机泡沫」之间寻求一个动态平衡。虽然市场对其是否真正走得长远仍存争议,但当前阶段,Believe 已凭借机制创新、话题事件与爆款数据,在 Meme Launchpad 激战中成功建立起差异化标签。

    头部平台关键差异对比

    在经历了 Pump.fun 的一骑绝尘与众平台的跟进模仿后,当前 Meme Launchpad 市场已形成多个头部阵营。以下为 Pump.fun、Raydium LaunchLab、Boop 与 Believe 四者在关键维度上的横向比较。

    发行方式与门槛

    Pump.fun、LaunchLab 与 SunPump 都采用 DApp 页面式一键发币,用户需登录并填写相关代币信息完成部署流程。Believe 则彻底跳出 DApp 范式,借助 Twitter 社交链路触发发币,无需进入平台页面。

    从门槛来看,Boop、Pump.fun 与 LaunchLab 几乎对发行方无要求,任何用户随时可发币,Believe 表面上零门槛,实则通过社交关系网络形成了某种「自然筛选」,关注 Ben、Alex 等创业者的人群,成为首批创作者和参与者。

    在「毕业门槛」方面,Pump.fun 最初设置为市值达到 $69,000;LaunchLab 初始设定为 85 SOL「约 $11,000」,但可以设定最低 30 SOL 的发射模式,门槛更低;而 Believe 不设固定门槛,依据「B 点」交易费收入判断创意是否被市场接受。

    手续费结构与分配机制

    Pump.fun 收取 2% 交易费,最初全部归平台所有,2025 年 5 月开始返还创作者 50%;LaunchLab 的交易费率为 1%,其中 25% 用于回购平台币 RAY,创始人可额外申请获得最多 10%;Believe 则收取 2% 交易费并内嵌在代币合约内,其中 1% 给创作者、0.1% 给 Scout、0.9% 平台保留。从数据看,Believe 提供给创作者的分成比例在所有平台中最高,同时首创 Scout 分润激励,使发现者也能持续获益。

    社区参与与治理

    Pump.fun 遵循极致自由主义,无审核、无治理机制,社区靠自发组织进行热点传播,但也因此易被庄家操控,散户「亏多赢少」。

    Raydium LaunchLab 借助其 AMM 背景,绑定了 DeFi 社区资源,并通过平台币激励进行生态内循环;Boop 则依靠 Dingaling 此前在社区中的影响力。

    Believe 在治理上尝试加入社区共识决策元素。通过持币治理、Snapshot 投票等方式,对代币后续是否进入 DEX 流动池、是否扶持推广等进行共议,形成从「发币即治理」的雏形框架。未来若成熟,其用户社区黏性有望远超目前主流平台。

    创作者经济模型

    创作者激励方面,Believe 与 LaunchLab 最具吸引力。Believe 在发币即返 1% 手续费的基础上,搭配 Scout 奖励机制,构建了发币→拉新→再发币的飞轮效应。

    LaunchLab 通过低门槛、高自由度以及 RAY 回购等方式留住创作者,Pump.fun 因缺乏早期激励机制,在新环境中失去部分吸引力。

    LaunchPad 的市场展望

    随着 Meme Launchpad 市场从爆发期步入成熟期,一些关键趋势正在显现,为平台竞争和行业演化提供了参考方向。

    数据热潮退却,精细化竞争开启

    链上数据显示,迷因币发行的狂热正在回落。以 Pump.fun 为例,其日交易量和日发币数量在 2025 年初明显下降,「一夜暴富」式的神话难以大规模复制。

    这意味着野蛮增长阶段即将结束,平台间的竞争将转向精细化运营,谁能持续制造爆款、提高创作者收益率、改善用户交易体验,谁就能在下一轮热潮前占据主动。Pump.fun 用户用脚投票的数据(交易额腰斩)也表明:如果平台不能提升参与者的盈亏结构和情绪体验,即便是先发优势也会逐步被蚕食。

    商业模式由「收割」转向「共赢」

    Pump.fun 的早期盈利模式简单粗暴:平台收手续费,用户博弈胜率极低,形成「平台赢、用户输」的单边结构。而以 Believe、LaunchLab 为代表的新平台则普遍采取让利创作者与社区的方式进行增长。

    例如 Believe 将手续费中 1% 直接返还创始人,鼓励创作者持续产出内容;LaunchLab 则通过手续费分润与 RAY 回购,构建更具内生增长的生态闭环。未来的 Launchpad 将更多强调平台、创作者与用户三方共赢,形成真正的「内容激励网络」。

    Pump.fun 近期推出创作者分润机制,也可看作这种新模式对老玩家的倒逼。

    多链格局成为常态,各生态挖掘自身 Meme 土壤

    随着 Solana 系平台(Pump.fun、LaunchLab、BONK)竞争白热化,其他公链也在加紧部署自己的 Meme Launchpad:Tron 的 SunPump、Solana 的 Boop、Base 的 Genesis Launches,甚至有 ICP、Avalanche 生态的项目也开始试水。

    本质上,Meme 发币平台已成为公链争夺活跃用户的利器。Meme 币因其低门槛、强话题属性,天然适合构建链上流量。

    未来各大公链或将催生出一至两个头部 Meme Launchpad,并与钱包、社交、NFT 工具深度整合,成为生态活跃度和用户忠诚度的重要指标。

    社区文化与叙事构建将成为平台护城河

    Meme 的核心不在技术,而在叙事。平台自身也不例外:

    Pump.fun 曾以「极致自由、绝对开放」起家,但也因此陷入庄家横行、项目劣质的问题;

    Raydium 强调「公平发射、技术优化」,塑造「复仇者」形象,争取原生用户回流;

    Boop 将个人品牌「Dingaling」和 $Boop 的生态反哺,聚焦核心代币的价值回收;

    Believe 则走「信任与价值」路线,试图吸引 Builder 群体,将创意作为 Meme 的源头。

    未来,社区文化会直接决定平台吸引何种用户人群:是偏 Degen(纯投机)、KOL(带单型)、Builder(价值导向),还是大众用户(以娱乐为主)。平台差异化定位将不再止于产品机制,而是扩展至情感共识与文化氛围层面。

    从 Meme 到 ICM,新型创业孵化路径浮现

    虽然当前 99% 的 Meme 币仍为短期炒作品,但已有部分项目开始尝试”从 Meme 走向产品”。有的创始人用手续费建立初始资金池,开始组建团队、开发原型;有的平台,如 Believe,通过”达成 B 点后释放启动资金”的机制,鼓励创始人兑现 Roadmap;

    社区开始对部分代币进行长期观察与治理,如 LaunchCoin 就在治理、分润、功能拓展上具备实验价值。若未来有一小部分 Meme 项目通过 Launchpad 成功孵化为实际产品,其”象征性”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它证明 Launchpad 不仅能孵化投机币,更能孕育 Web3 项目标的。届时,Launchpad 将不再是「发行工具」,而是「项目冷启动基础设施」。

    总结

    Meme Launchpad 正站在从野蛮爆发走向精细化运营的临界点。Pump.fun 一家独大的局面已被打破,Raydium LaunchLab、Believe 等平台通过差异化打法切入市场,逐步抢占用户和创作者份额。

    未来行业的优胜者,不一定是手续费最低的那个,而是能构建内容飞轮、社区共识和平台信任机制的那个。Believe 目前通过社交分发模式、Scout 激励机制和治理探索,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差异化护城河,展示出较强的迭代与增长潜力。当然,这仍是一场马拉松式竞争。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平台,必然要在「文化认同、创作者共赢、生态治理、安全合规」多个维度取得平衡。

    就像 Ben Pasternak 所说:「我们不只是做平台,我们希望赋予每个好点子一种货币化的可能。」这可能正是 Meme Launchpad 下一阶段最值得被相信的方向。

  • 为什么 AI 需要永存的数据?而 Autonomys Network 可以让数据永不失效?

    为什么 AI 需要永存的数据?为什么 Autonomys Network 可以让数据永不失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 AI 世界中,有一个极具风险但一直被忽视的问题:

    当数据消失时会发生什么?

    2021 年,《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已审查的进行新冠检测的 AI 模型中,没有一个模型有充足的文档或可访问数据来进行独立复现。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因为 AI 存在“数据可能丢失”的结构性问题

    虽然 AI 正逐渐对医疗保健、金融、法律、物流等关键行业带来改变,但它仍然建立在脆弱的基础设施之上。我们所开发的模型正在用明天就可能消失的信息进行学习。而当这些信息消失时,我们理解、审计或纠正 AI 输出的能力也将随之消失。

    人工智能的“记忆”问题关乎到每个人

    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丢失阿波罗 11 号的原始高清磁带,到纽约市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因训练数据中毒而建议企业忽视法律合规性,这些例子清楚地描绘了一幅画面:

    当数据丢失时,人工智能就变得不可信了。

    如此,研究结果没有了可重复性,合规性会被忽视。最糟糕的是,你无法进行问责。

    想象一下:

    金融模型拒绝了你的抵押贷款,但历史数据却消失了;医疗 AI 误诊了病人,但没人能追踪其用于训练的数据来源;一个自主代理做出了灾难性的决定,但工程师却无法重建其学习过程。

    这些都不是科幻小说中的问题,它们已经在发生。

    我们需要无法删除的数据

    这就是 Autonomys Network 存在的原因,Autonomys 的核心是建立基础设施以确保一件事:

    AI 可以“以正确的方式存储”数据。

    传统的存储,包括云服务器、数据库、数据中心,都可能被覆盖或关闭。但有了基于区块链的永久数据存储,信息就变得不可更改、可验证并且透明。

    Autonomys 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DSN)和模块化执行环境(Auto EVM)构成了新的 AI 堆栈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数据来源是可证明的:

    数据来源可证明;训练数据可随时复制;任何中心化实体都无法删除或操纵历史数据。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转变,这是对“如何信任 AI”含义的基础性重新设计。

    将愿景转化为行动

    虽然永久数据的概念听起来很抽象,但 Autonomys 已经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到了实际的使用案例以及和我们想法一样的合作伙伴。

    集成 The Graph 可以让开发人员通过 subgraph 对历史和实时区块链数据进行索引和查询,从而提高 AI 能代理和 DApp 的响应速度。

    与 Vana 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入了用户自有数据,使社区和 DataDAO 能够以去中心化和保护隐私的方式发开 AI 模型。

    与 DPSN、AWE 等公司的合作则表明,对 Autonomys 的防篡改链上存储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这些合作关系都指向了同一个原则:可信的智能需要可信的数据存储。

    主网第二阶段:透明化智能的里程碑

    随着 Autonomys 即将推出主网第二届点,目前我们正在完成剩下的关键任务:

    与 SR 实验室合作进行持续的安全审计代币上线交易所的准备和协调一致的市场战略推出新的捐赠计划和重新设计的 Subspace 基金会网站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从第一天起就推出一个可审计、透明和永久的 AI 基础设施层。

    永存的数据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当中心化 AI 系统变得越来越强大却又越来越不透明时,Autonomys 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未来,AI 将用无法删除的数据进行训练;未来,模型行为可以被追溯和解释;未来,透明度将内置于协议中,而非政策承诺。

    正如我们的首席执行官 Todd Ruoff 所说:

    “我们面临着一个选择:继续在无法保证长期存在的数据沙地上构建 AI,还是建立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基础设施。对于我们这些了解利害关系的人来说,选择很容易。”

    结论: 可信赖的 AI 时代从永存的数据开始

    Autonomys 不仅仅是在开发另一个区块链。它正在为 AI 系统构建基石,而 AI 系统绝不能丢失数据,因为代价太高了。

    永存数据是自主系统时代可重现性、可解释性和实行问责制的先决条件。

    永存数据需要基础设施来保存,不是几周或几年,而是几代人。

    Autonomys Network 就是这样的基础设施,而值得信赖的 AI 未来从这里开始。

  • 加密交易所的“宫廷政治”:权力斗争与忠诚游戏

    我有一个暴论,所有的华人交易所本质上都是一个“数字版紫禁城”,交易所老板们都可以当成“皇帝”对待,所有交易所 Drama,都可以理解成“宫廷政治”。

    有的皇帝,似嘉靖,一心修道,精通帝王权术,让手下两帮人相互制衡,面对内部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愿意分享部分权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的皇帝,强调绝对忠诚,杀伐果断,不容任何人讨价还价,一旦有人试图寻求更多利益,挑战权威,通通清扫出局。

    简单聊聊加密交易所内部的宫廷政治这个话题,纯属瞎编,仅作娱乐。

    权力斗争

    理解宫廷政治,首先要摆脱一个幼稚的想法,这里没有绝对的善恶忠奸之分。

    《大明王朝 1566》中,严嵩虽被后世斥为奸臣,却凭借过人的政治手腕稳坐首辅多年安全着陆,且很大程度帮助充实了国库;然而清流上位之后,雷霆反腐,大明国库却更加空虚。

    世上哪有纯粹的忠臣与奸臣?只有此刻对皇上有用的人和没用的人,以及斗争上位和斗争失败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争斗。

    权力需要人事落地,严嵩与徐阶的斗争核心在于对大明朝廷人事权的争夺,谁能在六部九卿中安插自己的人马,谁就能掌握实际的权力,左右朝廷的实际运作。

    交易所的权力斗争,同样如此,本质上是对关键岗位的争夺。

    比如,最核心的上币、财务、投资等部门。僧多粥少,各方人马必然大打出手。

    作为老板,很多时候是乐见下面人争斗。

    下属之间相互竞争,他们便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联盟,杜绝了挑战权威的可能。

    两方争斗,使得每一方都有动力向老板提供对方的负面信息,从而使老板能够获取更全面、多角度的内部情报,也拿捏了下属的小辫子。

    当然,这种下属之间的争斗必须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过度的内斗会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甚至危及组织的整体稳定。

    当有一方势力过于庞大,甚至已经危及了老板的权威,那么老板便会施展某些“帝王权术”,比如内部提拔或者外部引进一个职业经理人,并给予大权,清扫对方人马。

    对于嘉靖帝而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忠奸难辨”的朝堂上选择绝对可靠的臣子?

    交易所老板们依然有这个难题。

    竞争对手的打压,监管的突袭属于看得见的危险,但在交易所老板的眼中,最大的危险往往可能潜伏在周围,不易察觉,比如身边人的背叛。于是,任人唯亲成为了当下的最优解——关键岗位往往由创始人的亲友、同学甚至家人担任,哪怕他们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欠缺。

    事实证明,任人唯亲或者夫妻店反而在加密市场最为安全。

    腐败与反腐

    权力斗争,必然离不开腐败和反腐,二者一体两面,都是获取权力的手段。

    宫廷政治,关键在于如何审时度势,正确站队。

    想要结成同盟,往往需要一个“纽带”,比如同乡,同校,同职业经历…… 这些都可以成为一个连接点,但更重要的还是,利益。地域同窗等关系也还要靠金钱来维持。

    如何得到“大哥”的信任?

    除了给予情绪价值,更重要的其实是,送上部分把柄,主动暴露弱点。“大哥,我的问题都在这儿了,任你拿捏,我以后都跟定你了”。

    所以,行贿或者说参与集体腐败其实是表忠心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考验一个人忠心与否的方式。通过钱,把几个人拴在一根绳子上了,能不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吗?

    具体到加密交易所,内部腐败,老鼠仓等问题很难杜绝,原因有二。

    一,无论是炒币还是工作,绝大多数人到币圈都只为一个目的,赚钱。

    特别是进入交易所这样的“高风险公司”工作,更是如此,很多员工,特别是从传统行业转行的压根不会对公司产生任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是想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赚最多的钱。

    二,加密交易所始终是灰色地带,相比在传统企业贪腐,在交易所贪腐更容易逃脱法律的制裁,也更容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不了一走了之,但是目的已然达到。

    这也是交易所长期的用人难题。

    皇帝的软肋

    加密交易所老板和皇帝们都有着相同的悲剧:越是位高权重,越是难以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

    每一个接近他们的人,都可能怀揣不同目的:有人觊觎某些核心权力,有人垂涎财富,有人别有用心。在这样的环境中,猜疑成为本能,防备成为习惯。

    这种信任赤字,最终导致决策圈越来越小。

    从小看各种电视剧,都会有一个不解的问题,为什么皇帝身边都有一个“奸臣”,而且还受宠?

    皇帝们都是孤独的,他们不缺钱不缺权,他们缺的是爱与忠诚,这也是皇帝们的软肋。

    一旦有人向当权者贡献爱和忠诚,使其如沐春风,哪怕这个人才能相对一般,他就有存在的价值。

    在交易所这座数字紫禁城中,技术人才不稀缺,营销高手不稀缺,甚至资金也不稀缺,唯一真正稀缺的,同样是真正的忠诚。

    爱与忠诚,一个简单的表现方式就是无论皇帝干啥都表示支持,越是荒诞的你越支持,越能体现忠心。

    经营一家加密交易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劳心伤身,不仅要参与同行竞争,还要防着黑客,和监管斗智斗勇,这个时候,交易所老板们内心往往疲惫不堪,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有的不知道交易所发展壮大至今究竟是靠的是他英明神武,还是运气使然,这个时候极度需要外界的情绪价值支持,心灵疗愈,孜孜不倦的告诉他,“你是对的,全靠有你,我们都感恩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被认同,被爱,被需要是人类天然的渴望。

    普通人也极度需要爱与忠诚,只不过普通人还停留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下层,依然为生活而奔波,没有功夫与能力去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价值满足。

    皇帝身边的女人们

    这里谈皇帝身边的女人们并不是八卦所谓后宫,而是指女高管们。

    交易所往往都有大量女性高管,这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

    某叱咤风云的传统金融老板,喜爱重用女性高管。因为,在他看来,相比男性,女性更加忠诚。无论给男的发多少工资,最后他都不会满足。甚至很多男的被提拔升迁,获得了大量财富和权力之后,心里并没有太多感恩与忠诚,反而被拔高了自信,想的是“我上我也行”。

    权力的本质是对忠诚的渴求与对背叛的恐惧。

    在交易所这一高度竞争的环境中,老板们最担忧的莫过于“培养出自己的掘墓人”。

    男性高管获得权力与财富后,往往将现有职位视为通往更高权力的跳板。他们更倾向于将自身成就归因于个人能力,而非领导提拔之恩。他们更可能在适当时机选择离开,创办一家竞争企业或谋求更高职位。

    女性高管则往往展现出更强的组织忠诚度,更注重长期稳定的职业发展,而非冒险创业。她们更愿意将成功归因于团队协作与领导栽培,因此对现有职位和组织关系更为珍视。

    此外,加密货币交易所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频繁的危机事件与用户沟通。在这一领域,女性高管往往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比如,女性普遍在识别、理解和回应他人情绪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这在安抚愤怒用户、处理投诉和危机公关时尤为重要,相比之下,男性在处理相关公共危机事件的时候,更容易情绪上头,与用户对抗。

    因此,在我看来,加密世界的女性力量,远远被低估。

    挺有意思,回望历史与现在,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无论在传统商业世界,还是加密数字世界,权力的本质从未改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是所有权力游戏最终的宿命。

  • 泰国亲王将军等政要齐聚曼谷, JuChain 全球生态共建峰会瞩目启幕

    备受瞩目的“JuChain全球生态共建峰会”今日在泰国曼谷隆重拉开帷幕,盛会日程现已过半。泰国亲王奥拉·提瓦冠殿下、旺猜·纳瓦拉殿下,以及阿批猜将军、瓦查林·苏瓦琳将军等多位尊贵政要亲临峰会,彰显了泰国对于新兴数字经济与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此次峰会汇聚了全球区块链领域的行业领袖、技术专家与投资者,共同探讨Web3时代的未来趋势与JuCoin&JuChain生态的宏伟蓝图,其中JuChain首个核心协议——Butterfly(蝴蝶协议)的正式启动尤为引人关注。

    一、JuChain 与 Butterfly 协议:构建价值驱动的 Web3 新生态

    本次峰会的核心议题围绕高性能公链JuChain及其生态首个原生协议Butterfly展开。JuChain作为JuCoin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定位为“链上流量枢纽”和“服务型公链”,凭借其创新的JPoSA共识机制(实现2秒交易最终性和1秒出块速度)、全面的EVM兼容性以及低至0.001 JU的极致交易成本,致力于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区块链基础设施。

    在峰会上正式启动的Butterfly协议,被视为JuChain生态的经济引擎与共识机制创新的旗舰实践。该协议致力于构建以算力、流量与资本协同驱动的多元生态体系,其核心的“蝴蝶摩根算法”与“双向守恒协议”旨在打造可持续、高成长性的链上经济模型。值得一提的是,Butterfly协议节点抢购在本月早些时候正式启动,3000个限量名额在短短18分钟内即告售罄,充分显示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与积极预期。JuCoin与JuChain更是联合宣布启动高达1.5亿美元的生态扶持基金,旨在全面加速生态版图的扩张与创新项目的孵化。

    二、泰国政要莅临指导,彰显区域发展决心

    峰会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泰国政界高层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多位泰国亲王及将军的莅临和致辞成为大会的突出亮点。泰国亲王奥拉·提瓦冠殿下(HRH Prince Aura Tivagorn)、旺猜·纳瓦拉殿下(HRH Prince Wanchai Navara),以及阿批猜将军、瓦查林·苏瓦琳将军(General Wacharin Suwaleen)均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JuChain及Butterfly协议寄予厚望。

    奥拉亲王在致辞中指出,全球正迈入“数字经济2.0”时代,泰国政府已将数字经济纳入国家发展蓝图,并持续完善监管与激励政策。他认为JuChain及其Butterfly协议的发布,对于完善链上算力分布、增强多方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旺猜亲王则强调,数字化浪潮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维度,Butterfly协议为“去中心化算力共享”与“价值共建”提供了新思路。阿批猜将军与瓦查林将军均表示,泰国政府高度重视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趋势,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并期待JuChain与Butterfly能为链上基础设施、资产数字化和跨境协同提供新的实践案例。贵宾们的致辞不仅传递出泰国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号,也为JuChain生态在泰国的落地与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三、从曼谷展望: Web3 在东南亚及全球的积极发展态势

    此次JuChain峰会选址曼谷,并得到泰国政要的鼎力支持,清晰地反映出泰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正成为Web3发展的一片热土。各国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潜力日益重视,相关法规和市场环境也日趋友好和明朗化。泰国将数字经济纳入国家发展蓝图,并积极推动区块链创新与产业应用,正是这一趋势的有力证明。

    放眼全球,随着AI算力、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现实世界资产(RWA)等前沿领域的兴起,Web3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JuChain及其Butterfly协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JuChain凭借其高性能底层技术和“流量金融”生态模型,致力于在DePIN与RWA等领域进行深度探索与实践,通过技术创新赋能真实消费场景,并为传统资产的数字化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峰会仍在进行中,后续的议程将围绕JuCoin&JuChain的生态建设、技术细节以及Butterfly协议的未来规划展开更深入的探讨。JuChain以曼谷峰会为新起点,在泰国政要的关注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创新的生态布局以及1.5亿美元生态基金的强力支持,正携手Butterfly协议,在全球Web3的浪潮中扬帆启航,未来可期。

  • 2025 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即将开启

    领先的Web3营销机构EAK Digital 荣幸地宣布,土耳其首屈一指的Web3和区块链盛会——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将于2025年6月26日至27日在伊斯坦布尔的希尔顿伊斯坦布尔博蒙蒂酒店及会议中心举办第四届。

    土耳其资本市场委员会(CMB)将于今年向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项目颁发令人垂涎的许可证,2025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IBW)将预示着土耳其Web3时代即将到来。

    包括Coinbase和币安在内的一些Web3领域巨头已申请许可证,这有望塑造Web3的格局,巩固土耳其作为全球中心的地位。这一监管里程碑将使2025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成为更具影响力和更激动人心的活动,展现伊斯坦布尔作为区块链创新中心的地位。

    今年的活动成功吸引了数千名 Web3、区块链和游戏爱好者,在此基础上,我们已制定计划,确保明年的活动能够吸引业内最知名的人物、品牌和项目。

    2025 年的亮点包括:

    圆桌讨论会将汇聚行业领袖,进行引人入胜的对话和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交流。VC Connect 平台将回归,这是一个促进 Web3 和区块链领域投资者与项目之间联系的平台。IstanHack 是 IBW 的黑客马拉松,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协作、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

    EAK Digital 首席执行官兼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创始人 Erhan Korhaliller 表示:“我们很高兴在 2025 年举办第四届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并希望将其规模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伊斯坦布尔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地,是汇聚全球 Web3 和区块链社区的理想之地。我们期待在去年成功的基础上,为所有参与者打造一次真正难忘的体验。”与会者将有机会参与发人深省的讨论、富有洞察力的小组讨论和沉浸式交流机会,探索去中心化技术的未来及其在数字金融、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去中心化游戏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此外,W3E Gaming 将再次举办 W3Expo,这是该地区最大的 Web3 游戏博览会。通过现场电子竞技锦标赛和互动游戏演示,此次博览会将展现土耳其蓬勃发展的游戏文化及其在 Web3 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编者注

    2024 年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的新闻资料和精选图片可应要求提供。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咨询媒体合作事宜,请联系 Sara Vermes,邮箱:sara.vermes@eakdigital.com,或通过 Telegram:@saravermes。

    关于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

    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是一年一度的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区块链爱好者、行业专家和思想领袖。过去三届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超过 15,000 名与会者,并邀请了 180 多位国际和土耳其演讲嘉宾,例如赵长鹏、Ziya Altunyaldız、Yoshihisa Hashimoto 和 Şant Manukyan。2024 年,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 (IBW) 也将于 8 月 13 日至 14 日重返土耳其这一著名的加密货币中心。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旨在促进人脉拓展、知识共享和探索区块链技术的最新进展,营造了有利于协作与创新的环境。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研讨会和展览,深入探讨 Web3 的各个方面。伊斯坦布尔区块链周为个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他们沉浸在区块链世界中,并与志同道合、积极塑造未来的远见卓识者建立联系。

  • 一文读懂跨链借贷基础设施 Soul Protocol | CryptoSeed

    Soul Protocol 是什么?

    Soul Protocol 是一项跨链借贷协议,目标是打通现有 DeFi 借贷协议和不同公链之间的隔阂,帮助用户在多个链和协议之间更灵活地进行资产借贷。用户可以在 Ethereum、Arbitrum、Optimism、Avalanche 等多个链上,使用 Aave、Compound、Venus 等主流借贷协议,跨链进行借贷操作。

    Soul 的特点在于,它并不依赖资产桥接或发行合成资产,而是通过 LayerZero 等跨链通信协议,让用户直接使用原生资产进行借贷。这种设计减少了用户在不同链之间转移资产时的风险和成本,同时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目前,Soul 仍处于测试阶段,开放给用户进行功能测试、反馈和体验。

    Soul 如何打破借贷隔阂?

    当前 DeFi 借贷市场存在几个普遍的问题:

    借贷协议分散

    现有借贷协议大多只支持单一公链,用户如果想在不同链上的协议之间进行借贷,往往需要手动切换链、桥接资产,过程繁琐。

    跨链借贷成本高、速度慢

    传统跨链借贷通常需要桥接资产,这不仅增加了额外的操作步骤,还会带来费用和资产安全方面的风险。桥接过程本身也不够高效,难以满足套利或灵活借贷需求。

    借贷能力受限

    由于资产和借贷能力被分散在不同链和协议,用户往往无法整合自己的全部资产进行借贷,导致资金利用效率降低。

    Soul Protocol 试图通过统一的跨链借贷基础设施,解决以上问题:

    用户可以在任意支持的链上存入资产,并在其他链或协议上进行借贷,无需桥接资产。可以自动匹配不同协议和链上的利率,帮助用户找到更低的借贷利率或更高的存款收益。借贷过程中,用户的资产和抵押能力不再被局限在单一链和协议内,从而提高整体资金效率。支持跨链套利、杠杆等策略,无需繁琐的资产移动。

    整个过程中,用户只需在 Soul 的界面进行操作,底层由 LayerZero 等跨链通信协议实现资产和数据同步。为了增强系统的稳健性,Soul 也接入了 Wormhole、Axelar 和 Chainlink 的 CCIP 作为备用通道,以防通信中断。

    团队背景与当前进展

    Soul Protocol 由 Soul Labs 开发,团队创始人Ahmed S曾开发Hatom。项目在过去一年保持低调开发,现阶段已上线测试网,支持主流链和借贷协议,并对外开放测试和反馈。

    Soul Protocol 的运营采用社区参与和测试激励模式。在测试网阶段,用户可以通过使用 dApp、完成指定任务,获得积分(Seeds)。这些积分将在主网发布时兑换为 Soul 的原生代币 $SO。

    目前项目尚未公开对外融资信息,但正在通过社区参与的方式推进测试和产品优化。用户可以通过参与测试,帮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获得相应奖励。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日报 | 拥有 186 或以上币安 Alpha 积分用户可参与 Alaya AI TGE 活动;威斯康星州出售贝莱德价值超过 3 亿美元的比特币 ETF

    Binance Alpha 上线 Project MIRAI(MIRAI)美 SEC 发布加密资产活动常见问题解答,包含经纪商及 ETP 等规则四川公安公布典型案例:某犯罪团伙借虚拟币对敲等手段非法开展外汇经营活动,涉案金额高达 39 亿余元拥有 186 或以上币安 Alpha 积分用户可参与 Alaya AI TGE 活动Binance Alpha 新增 SuiNS Token (NS)赵长鹏发布防止网络钓鱼攻击的安全提示威斯康星州出售贝莱德价值超过 3 亿美元的比特币 ETF

    “过去 24 小时都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Binance Alpha 上线 Project MIRAI(MIRAI)

    据官方页面,Binance Alpha 上线 Project MIRAI(MIRAI)。

    美 SEC 发布加密资产活动常见问题解答,包含经纪商及 ETP 等规则

    据 Cointelegraph 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发布关于加密资产活动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常见问题解答(FAQ)。

    其中明确经纪商持有非证券类加密资产不适用 Rule 15c3-3 的持有和控制要求,且不受 SIPA 保护;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净资本处理适用于加密资产现货 ETP。

    专员 Hester M. Peirce 表示,FAQ 为市场提供初步指导,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四川公安公布典型案例:某犯罪团伙借虚拟币对敲等手段非法开展外汇经营活动,涉案金额高达 39 亿余元

    据红星新闻报道,四川公安对外发布 10 起经济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2 • 6”非法经营(外汇)案,本案中,2021 年 8 月以来,樊某、何某、陈某等人在成都先后设立工作室、科技咨询公司,利用社交网络软件针对目标客户进行定向引流,勾结境外汇兑机构的国内代理,通过境外礼品卡套现、虚拟币对敲等方式,提供人民币非法跨境汇兑业务,涉案总金额39亿余元。该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21 名,并于 2024 年 12 月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

    拥有 186 或以上币安 Alpha 积分用户可参与 Alaya AI TGE 活动

    据官方消息,拥有 186 个或以上币安 Alpha 积分的用户,可通过 Alpha 活动页面参与 TGE 活动。

    Binance Alpha 新增 SuiNS Token (NS)

    据官方页面信息,Binance Alpha 新增 SuiNS Token (NS) 。

    赵长鹏发布防止网络钓鱼攻击的安全提示

    赵长鹏发布关于几条防止网络钓鱼攻击的安全提示:

    1.切勿将密码透露给任何自称“客服人员”的人,真正的客服人员永远不会要求用户提供密码。

    2.不要点击电子邮件中收到的链接,仅通过手动输入网址或通过书签登录用户的账户,在输入任何密码之前,请务必三重确认该网站不是钓鱼网站。

    3.不要在多个网站上使用相同的密码。使用密码管理器,以便为每个网站设置一个独特且强大的密码,密码管理器也不会在钓鱼网站域名上匹配您的密码。

    4.使用像 Yubikey 这样的硬件双因素认证(2FA),这些设备可以防止大多数网络钓鱼攻击。

    威斯康星州出售贝莱德价值超过 3 亿美元的比特币 ETF

    据 The Block 报道,威斯康星州投资委员会最新披露的 13F 文件显示,该机构已清仓价值 3.21 亿美元的贝莱德现货比特币 ETF(IBIT)。

    文件显示,截至 3 月底的财季,该委员会不再持有任何 IBIT 份额。该投资委员会并未完全退出加密相关投资,文件显示其仍持有价值约 1900 万美元的 Coinbase 股票。此前该机构已清仓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 IBIT 基金近期刚创下连续 20 天净流入纪录,资金流入超过 50 亿美元。

  •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这些是我进入加密市场七年来最明确的牛市信号:

    BTC接近历史最高价散户兴趣处于历史最低点附近ETH/BTC汇率走出3年下跌趋势山寨币指数从区间低点反弹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每一个因素都曾引发过山寨季。如今它们悉数齐聚,将形成共振。

    这真的是下一个山寨季的开端吗?

    真不敢相信我居然会这么说,但我真心认为我们终于要迎来山寨币的暴涨了。

    在这个长篇主题帖中,我将详细解析:

    市场心态如何转变及为何看涨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使山寨季成为现实?重要未来催化剂主要指标及其预示信号哪些山寨币可能会暴涨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如何研究难以落地的项目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我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7年,见证过数十种触发山寨季的市场结构。

    是的,周期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在被引用的帖子中已经详细拆解了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不过我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更持久的山寨币季节的开端,并且这一趋势并不需要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5万美元来支撑。

    围绕BTC的叙事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被视为庞氏骗局,到:顶级投资标的宏观对冲​​,按市值计算的第六大资产(并获得标普认可),对抗通货膨胀,面临被孤立或高通胀国家的首要对策。

    比特币从当前位置上涨已不再是山寨季启动的必要条件。

    比特币的暴涨幅度(以百分比计)将会变小,暴跌也是如此。当市值扩大时,其价格波动就会变得如此。每一年,比特币成为一种价值储存资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不再是投机性资产。

    这就是山寨币的“价值”所在。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高市值的山寨币,尤其是区块链项目,已不再被视为“比特币的替代品”。它们现在被视为更广泛的比特币生态体系中运营的科技公司。以太坊像英伟达,Solana则像高性能基础设施,诸如此类。

    这种认知转变在过去的市场周期中也曾出现,每一次都标志着山寨季的开启。现在,我们来聊聊实际发生了什么变化,最终使山寨币季节成为可能。

    在Pectra升级之后,以太坊暴涨并打破了ETH/BTC长达三年的下跌趋势。每个质疑者都变成了信徒。比特币主导地位刚刚经历了自2024年11月以来最猛烈的三日跌幅。山寨币市场情绪跌至冰点,即便在此次小幅拉升后,散户参与度仍处历史最低位。在我看来,Pectra升级改变了游戏规则。该方案还解决了以太坊驱动型山寨季热潮面临的最大阻碍:用户界面与用户体验层的问题。

    散户指数

    尽管被大规模采用,散户指数当前仍接近历史最低点。这一因素在过去的山寨季初期历来都起着关键作用。现在,它再次成为积极信号。让我详细说明一下: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重要的是要明白一个简单的真理:资产在处于绝对的最佳状态时触顶,在绝望无助时触底。山寨币仍深陷困境,但从此刻起,唯一的出路便是逆势攀升,触底反弹。

    以太坊及其他山寨币的上涨催化剂?有很多。下跌诱因?零,市场已极度看空。即使从底部上涨了两倍,散户指数(部分)仍未出现或者说达标。终于到了这样的时刻:即便山寨币已经涨了4倍,看起来仍有可能再涨10倍。

    ETH/BTC走势图

    ETH/BTC连续五个月处于下跌趋势,这对ETH产生了负面冲击。其价格和关注度双双下跌,导致山寨币更难上涨。在突破关键阻力后,以太坊价格暴涨,为山寨币的上涨释放出强劲信号。

    现在让我们来查看一些关键指标,例如:

    全球流动性稳定币指数山寨季指数

    所有这些信号都预示着潜在的趋势逆转和流动性涌入加密市场,预示着山寨季的到来。

    但这次山寨季会有所不同。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上个周期,山寨币数量较少,所以几乎所有的币都暴涨了。这次情况不同:严重的供应过剩使得所有山寨币都难以维持涨势。很可能不到10%会出现大幅变动,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这些潜力

    你的选择取决于你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和你希望获得的利润多少。

    大盘股=低利润+低风险中盘股=中等利润+中等风险小盘股=高利润+高风险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山寨币研究方法论

    如果它是高市值且实用型代币,而非新出现的Meme币,最好关注,因为这种情况下遭遇诈骗的风险比较低。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对代币进行分析:

    市值流动性交易量中心化及去中心化交易所上市情况

    然后创建一个你喜欢的山寨币列表。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关注可信的KOL,并调查他们是否关注或提及了该项目。

    如果一个项目被很多KOL关注,但他们自己却不上心,那这玩意儿多半是垃圾。

    分析项目

    开始对你列表中的山寨币进行细致研究

    核查以下事项:

    1)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是否存在市场需求?

    2)产品质量如何?请详细查看其官方网站及社交媒体平台。

    3)项目团队成员是否公开?他们是谁?各自的背景如何?

    耐心+信念=百倍收益

    百倍收益不会在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内实现。

    通过深度研究潜力项目,并长期持有。

    持续追踪项目进展、版本更新与生态活跃度。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最重要的原则:

    不要过度分散持仓。不要用他人的信念进行投资。下面截图说明了原因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结论

    大多数指标都明确预示着山寨季即将到来,剩下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请记住:若你相信一切,便等同于一无所信。不要挑选几十个项目,最多精选5个,并保持审慎态度。

    唯有如此,你才能捕捉到那不足10%的潜力山寨币,它们有望实现百倍以上的收益。如果这还不够,看看这张图你就知道了。

    0/30个牛市峰值指标被触发。奇怪吧?

    山寨季爆发前夜: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山寨币季投资组合?

  • Movement 风波背后:万字剖析项目方、做市商与 VC 的博弈与破局

    本文整理自Unchained博客访谈,嘉宾分别是Delphi Labs创始人José Macedo、SecondLane联合创始人Omar Shakeeb以及STIX首席执行官Taran Sabharwal,他们谈及了加密市场中流动性短缺、市场操纵、估值虚高、锁仓机制不透明以及行业如何进行自监管等话题。

    ChianCatcher对内容进行了整理编译。

    TL;DR

    做市商的核心职能是为代币提供流动性和降低交易滑点。加密市场的期权激励可能诱导“拉高出货”行为。建议采用固定费用模式,减少操纵风险。加密市场可参考传统金融的监管规则,但需适应去中心化特性。交易所监管和行业自律是推动透明化的关键切入点。​项目方通过虚报流通量、场外交易转嫁抛压等手段操纵市场。​降低项目融资估值,避免散户接盘高泡沫资产。锁仓机制不透明,早期投资者被迫非正规变现,引发踩踏:dYdX暴跌。VC与创始人利益错位,代币解锁与生态发展脱节。链上披露真实流通量、锁仓条款和做市商动态。允许合理流动性释放,分层资本协作。验证产品需求后再融资,避免VC热点误导。

    (一)做市商的职能与操纵风险

    Laura Shin:我们先来深入探讨做市商在加密市场中的角色。他们究竟为项目方和市场解决了哪些核心问题?同时,当前的市场机制又存在哪些潜在的操纵风险?

    José Macedo:做市商的核心职能是在多个交易场所提供流动性,以确保市场具备足够的买卖深度。其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买卖价差(bid-ask spread)。

    与传统金融市场不同,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做市商往往通过期权协议获取大量代币,从而占据流通量的较大比例,这使其具备了操纵价格的潜在能力。

    此类期权协议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行权价通常基于上一轮融资价格或发行后7日加权均价(TWAP)溢价25%-50%。市场价格触及行权价时,做市商有权行权并获利。

    这种协议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做市商人为地推高价格。尽管主流做市商通常较为审慎,但非标准的期权协议确实存在潜在风险。

    我们建议项目方采用“固定费用”模式,即按月支付固定费用来聘请做市商,并要求其维持合理的买卖价差以及持续的市场深度,而不是通过复杂的激励结构来推动价格。

    简言之,费用应与代币价格表现无关;合作应以服务为导向;避免因激励机制而扭曲目标。

    Taran Sabharwal:做市商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交易滑点。例如,我曾在Solana上进行一笔七位数的交易,该交易产生了22%的链上滑点,而专业的做市商能够显著优化这一指标。鉴于其服务为所有交易者节省成本,做市商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

    项目方在选择做市商时,需要明确激励目标。在基础服务模式下,做市商主要提供流动性及借贷承接服务;而在短期咨询模式下,则围绕主网上线等关键节点设置短期激励,例如通过TWAP触发机制来稳定价格。

    然而,若行权价设定过高,一旦价格远超预期,做市商可能会执行期权套利并大规模抛售代币,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经验教训表明:应避免预设过高的行权价,优先选择基础服务模式,以控制复杂协议带来的不确定性。

    Omar Shakeeb:当前做市机制存在两个核心问题。

    首先,激励机制存在错位。做市商往往更关注价格上涨带来的套利机会,而非履行其提供流动性的基本职责。他们本应通过持续提供流动性以吸引散户交易,而非单纯通过押注价格波动来获取套利收益。

    其次,透明度严重缺失。项目方通常会同时雇佣多家做市商,但这些机构彼此独立运作,缺乏协同机制。目前,仅有项目基金会和交易所掌握具体的做市商合作名单,而二级市场参与者则完全无法获取交易执行方的相关信息。这种不透明性导致在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时,难以对相关责任方进行追责。

    (二)Movement风波:私募、做市与透明度的真相

    Laura Shin:贵公司是否参与过Movement的相关业务?

    Omar Shakeeb:我们公司确实参与过Movement的相关业务,但仅限于私募市场。我们的业务流程极为严谨,与包括Taran在内的项目方创始人保持着密切沟通。我们对每一位投资者、顾问以及其他参与方的背景都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和审核。

    然而,在做市过程中涉及的定价及具体操作,我们并不知情。相关的文件仅由项目基金会和做市商内部掌握,并未向其他方进行披露。

    Laura Shin:那么,贵公司在项目代币生成活动(TGE)期间是否曾担任过做市商?不过,我想贵公司与基金会之间的协议应该与做市商的协议有很大不同吧?

    Omar Shakeeb:不,我们并未参与做市业务。我们所从事的是私募市场业务,这与做市业务是完全不同的领域。私募市场本质上是一种场外交易(OTC),这种交易通常发生在TGE之前和之后。

    José Macedo:Rushi是否通过场外交易抛售代币?

    Omar Shakeeb:据我所知,Rushi并未通过场外交易抛售代币。基金会已明确表示不会进行抛售,但如何验证这一承诺仍然是一个难题。做市商的交易同样存在这种风险。即使做市商完成了大额交易,也可能只是代表项目团队出售代币,而外界无法得知具体细节。这正是透明度缺失所导致的问题。

    我建议从代币分配的初期阶段开始,对钱包进行明确标记,例如标注“基金会钱包”“CEO钱包”“联合创始人钱包”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追溯每笔交易的来源,从而明确各方的实际抛售情况。

    José Macedo:我们确实曾考虑过对钱包进行标记,但这一措施可能会引发隐私泄露以及提高创业门槛等问题。

    (三)交易所与行业自律:监管落地的可行性

    José Macedo:Hester Pierce在近期的安全港规则提案中所强调的,项目方应当披露其做市安排。

    目前,交易所倾向于维持较低的流通量以实现高估值,而做市商则依赖信息差来获取高额费用。

    我们可以从传统金融(TradFi)的监管经验中汲取借鉴。1930年代的《证券交易法》以及Edwin Lefebvre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所揭露的20世纪70-80年代的市场操纵手段,例如通过虚增成交量诱导散户接盘等行为,与当前加密货币市场中的某些现象如出一辙。

    因此,我们建议将这些成熟的监管制度引入加密货币领域,以有效遏制价格操纵行为。具体措施包括:

    禁止虚假挂单、抢先交易以及优先执行等手段操纵市场价格。确保价格发现机制的透明和公正,防止任何可能扭曲价格信号的行为。

    Laura Shin:实现发行方与做市商之间的透明度面临诸多挑战。正如Evgeny Gavoy在《The Chop Block》节目中所指出的,亚洲市场的做市机制普遍缺乏透明度,而实现全球统一监管几乎不可能。

    那么,应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是否可以通过行业自律来推动变革?短期内是否有可能形成“全球公约 + 区域落地”的混合模式?

    Omar Shakeeb:市场底层运作极不透明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头部做市商能够自发建立开源的信息披露机制,这将显著改善当前市场的现状。

    Laura Shin:但这种做法是否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违规者可能会避开合规机构,那么如何真正遏制这种不良行为?​​

    José Macedo:在监管层面,可以借助交易所审核机制来推动透明化。具体措施包括:要求交易所公布做市商名单,以及建立“合规白名单”制度等。

    此外,行业自律同样重要。例如,审计机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虽然没有法律强制要求,但如今未接受审计的项目几乎不可能获得投资。同样,做市商的资质审查也可以建立类似标准。如果某项目被发现使用不合规的做市商,其声誉将受损。就像审计机构有优劣之分,做市商的信誉体系也需要建立。

    监管落地具有可行性,中心化交易所是关键切入点。这些交易所普遍希望服务美国用户,而美国法律对加密业务的管辖权覆盖广泛。因此,无论用户是否身处美国,只要使用美国的交易所,就需遵守相关法规。

    综上所述,交易所监管和行业自律都可以成为有效规范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

    Laura Shin:您提到应公开做市商信息,并让合规做市商获得市场认可。但如果有人刻意选择不合规的做市商,而这类机构本身又缺乏公开披露合作关系的动力,那么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况:项目方表面上使用合规做市商以维持声誉,但实际上同时委托不透明机构进行操作。关键问题在于:

    如何确保项目方完全披露所有合作的做市商?对于不主动公开信息的做市商,外界如何发现其违规操作?

    José Macedo:如果发现交易所违规使用非白名单机构,这等同于欺诈行为。 尽管项目方理论上可以与多家做市商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数项目的流通量有限,通常仅有1-2家核心做市商,因此很难掩盖真实的合作对象。

    Taran Sabharwal:应从做市商的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首先,简单地将做市商划分为“合规”与“不合规”是片面的。如何要求非监管交易所确保其交易实体的合规性?头部三大交易所(Binance、OKEx、Bybit)均为离岸且不受监管的机构,而Upbit则专注于韩国市场的现货交易。

    监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地域差异、头部垄断以及入场门槛过高等问题。责任划分方面,项目创始人应当为其操控行为承担主要责任。尽管交易所的审查机制已经相当严格,但仍难以杜绝规避操作。

    以Movement为例,其问题本质上是社会性失误,例如过度承诺和控制权转移不当,而非技术缺陷。尽管其代币市值从140亿FTB跌至20亿,但仍有不少新项目效仿。然而,该团队的结构性错误,特别是不当转移控制权,最终导致项目归零。

    Laura Shin:针对当前暴露的诸多问题,各方应如何协同解决?

    José Macedo:披露真实流通量是关键。许多项目通过虚报流通量来抬高估值,但实际上大量代币仍处于锁定期。然而,基金会和实验室持有的代币通常不受锁定期限制,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代币首发日通过做市商进行抛售。

    这种操作本质上是一种“软性退出”手段:团队在首发日市场热度最高时套现,随后利用这笔资金在一年后回购解锁的团队代币,或者用于短期拉升协议TVL后再撤资。

    在代币分配机制方面,应引入基于成本的解锁机制,例如Legion或Echo等平台的做法。目前,Binance Launchpool等渠道存在明显缺陷,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池中难以区分真实用户资金和平台自持资金。因此,建立更透明的公开发售机制已迫在眉睫。

    做市环节的透明度以及确保散户投资者能够清晰了解代币的实际持有情况也至关重要。尽管多数项目在透明度方面已有所作为,但仍需进一步改进。为此,必须要求公开做市商的代币借贷协议细节,包括借贷数量、期权协议及其行权价格等关键信息,以便为散户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市场洞察,帮助其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总体而言,披露真实流通量、规范做市协议的披露以及完善代币分配机制,是当前最为迫切的改革方向。

    Omar Shakeeb:首要问题是调整融资估值体系。当前项目估值虚高,普遍30-50亿美元,超出散户承受能力。以Movement为例,其代币从140亿估值跌至20亿,这种过高的初始估值对任何一方均无益处。应回归Solana等早期估值水平(3-4亿美元),让更多用户以合理价格参与,也更利于生态健康发展。

    关于生态系统基金的使用,我们观察到项目方常陷入操作困境,是交给做市商?进行场外交易?还是其他方式?我们始终建议选择场外交易(OTC),这能确保资金接收方与项目战略目标一致。Celestia就是个典型案例,他们在代币发行后以30亿估值融资超1亿美元,但通过合理规划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

    (四)市场操纵的真相

    Laura Shin:当前市场调节措施的本质,是否在于将人为操纵的代币活动,如做市商干预,逐步引导至符合自然市场规律的发展轨道?这种转型能否实现多方共赢,既保障早期投资者的利益,又确保项目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José Macedo:当前市场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在于估值体系的失衡。在上一轮牛市中,由于项目稀缺,市场呈现出普涨行情;而在本轮周期中,由于风险投资(VC)的过度投资,基础设施类代币出现严重过剩,导致多数基金陷入亏损循环,不得不通过抛售持仓来筹集新基金。

    这种供需失衡直接改变了市场行为模式。买方资金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持有周期从以年为单位缩短至以月甚至周为单位。场外交易市场已全面转向对冲策略,投资者通过期权工具保持市场中性,彻底告别了上一轮周期中的裸多头策略。项目方必须正视这种转变:Solana和AVAX的成功建立在行业空白期,而新项目需要采取小流通量策略(例如Ondo将实际流通控制在2%以下),并通过与哥伦比亚大学等大holder签订场外协议来维持价格稳定。

    本轮表现优异的Sui、Mantra等项目均验证了这一路径的有效性,而Movement试图在没有主网的情况下,通过代币经济学设计来刺激价格的尝试已被证明是重大战略失误。

    Laura Shin:如果哥伦比亚大学并未创建钱包,那么他们是如何接收这些代币的呢?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Taran Sabharwal:哥伦比亚大学作为Ondo的主要机构持有方之一,其代币因未创建钱包而处于非流通状态,客观上形成了“纸面流通量”现象。该项目的代币经济结构呈现显著特征:自今年1月大规模解锁后,直至2025年1月前将不再有新代币释放。市场数据显示,尽管永续合约交易活跃,但现货订单簿深度严重不足,这种流动性的人为短缺导致价格易受小额资金影响。

    相比之下,Mantra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流动性操控策略。项目方通过场外交易将抛售压力转移至远期买家,同时将所得资金用于现货市场拉盘。仅动用2000-4000万美元资金,便在深度薄弱的订单簿上制造了100倍的价格涨幅,使市值从1亿美元飙升至120亿美元。这种“时间套利”机制本质上是利用流动性操纵进行轧空,而非基于真实需求的价格发现过程。

    Omar Shakeeb:问题的关键在于项目方设置了多重锁仓机制,但这些锁仓条款从未公开披露,这正是整个事件中最棘手的部分。

    José Macedo:CoinGecko等权威数据源显示的代币流通量存在严重失真问题。项目方常将基金会与团队控制的“非活性代币”计入流通量,导致表面流通率达50%以上,而实际进入市场的真实流通量可能不足5%,其中4%仍由做市商掌控。

    这种系统性数据操纵已涉嫌欺诈。当投资者基于60%流通量的错误认知进行交易时,实际上55%的代币被项目方冻结在冷钱包中。这种严重的信息差直接扭曲了价格发现机制,使得仅占5%的真实流通量成为市场操纵的工具。

    Laura Shin:JP(Jump Trading)的市场操作手法被广泛研究,您认为这属于值得借鉴的创新模式,还是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短期套利心态?应如何定性此类策略的本质?

    Taran Sabharwal:JP的操作展现了精妙的市场供需控制能力,但其本质是通过人为制造流动性短缺实现的短期价值幻觉。这种策略具有不可复制性,且长期来看会破坏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市场的效仿现象,恰恰暴露了参与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即过度关注市值操纵而忽视真正的价值创造。

    José Macedo:需明确区分”创新”与”操纵”。在传统金融市场,类似操作会被定性为市场操纵行为。加密市场因监管空白而使其看似”合法”,但这本质上是通过信息差进行的财富转移,而非可持续的市场创新。

    Taran Sabharwal:核心问题在于市场参与者行为模式。当前加密市场中,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缺乏基本的尽职调查意识,其投资行为本质上更接近赌博而非理性投资。这种追逐短期暴利的非理性心态,客观上为市场操纵者创造了理想的运作环境。

    Omar Shakeeb:问题的关键在于项目方设置多重锁仓机制,但这些锁仓条款从未公开披露,这正是整个事件中最棘手的部分。

    Taran Sabharwal:市场操纵的真相往往藏在订单簿里,当100万美元的买单就能推动价格5%波动时,说明市场深度根本不存在。很多项目方利用技术性解锁漏洞(代币虽解锁但实际被长期锁定)虚报流通量,导致做空者误判风险。Mantra首次突破10亿市值时,大量做空者因此爆仓离场。

    WorldCoin是一个典型案例。去年初其完全稀释估值高达120亿,但实际流通市值仅5亿,创造了比当年ICP更极端的流通量短缺。这种操作虽然让WorldCoin至今维持着200亿估值,但本质上是通过信息差收割市场。

    不过对JP需要客观评价:在市场低谷期,他甚至变卖个人资产回购代币,通过股权融资维持项目运转。这种对项目的执着,确实展现了创始人的担当。

    Omar Shakeeb:JP虽然正尝试力挽狂澜,但深陷这种局面后想要东山再起绝非易事。市场信任一旦崩塌,便难以重建。

    (五)创始人与VC的博弈:代币经济的长期价值

    Laura Shin:我们对加密生态的发展理念是否存在根本分歧,比特币、Cex是否本质不同?加密行业应优先鼓励短期套利的代币游戏设计,还是回归价值创造?当价格与效用脱节时,行业是否还有长期价值?

    Taran Sabharwal:加密市场的问题并非孤例,传统股票市场中小盘股同样存在流动性操纵现象。然而,当前加密市场已演变为机构间的激烈博弈场,做市商猎杀自营交易商,量化基金收割对冲基金,散户早已被边缘化。

    这一行业正逐渐背离加密技术的初衷。当新晋机构向从业者推销迪拜房产时,市场实质已沦为赤裸裸的财富收割游戏。典型案例是dBridge,尽管其跨链技术领先,代币市值仅3000万美元;反观毫无技术含量的迷因币,凭借营销噱头却轻松突破百亿估值。

    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正在瓦解行业根基,当交易员通过炒作“山羊币”即可获利2000万美元时,谁还会潜心打磨产品?加密精神正被短期套利文化侵蚀,建设者的创新动力遭受严峻挑战。

    José Macedo:当前加密市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逻辑。将其视为零和博弈的“赌场”与看作技术创新引擎,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尽管市场充斥着VC短期套利和项目方市值管理等投机行为,但也有众多建设者在默默开发身份协议、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基础设施。

    正如传统创投领域,90%初创公司失败却推动整体创新。当前代币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糟糕的启动机制可能永久损害项目潜力,当工程师目睹代币暴跌80%时,谁还愿意加入?这凸显设计可持续代币模型的重要性:既要抵御短期投机诱惑,又要为长期发展储备资源。

    令人振奋的是,越来越多创始人正证明加密技术能够超越金融博弈。

    Laura Shin:真正的困境在于如何界定“软着陆”。

    理想状态下,代币解锁应与生态成熟度深度绑定。唯有当社区实现自组织运行、项目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时,创始团队的获利行为才具备正当性。

    然而现实困境在于,除时间锁外,几乎所有解锁条件均可被人为操纵,这正是当前代币经济设计面临的核心矛盾。

    Omar Shakeeb:当前代币经济设计问题的根源始于VC与创始人的首轮融资谈判,强调代币经济涉及多方利益平衡,既要满足LP回报诉求,又要对散户负责。但现实中项目方常与头部基金签订秘密协议(如A16Z投资Aguilera的高估值条款数月后才披露),散户无法获取场外交易细节,导致流动性管理成为系统性难题。

    代币发行不是终点而是对加密生态负责任的起点,每次失败的代币实验都在消耗市场信任资本。若创始人无法确保代币长期价值,应坚持股权融资模式。

    José Macedo:VC与创始人利益错位是核心矛盾,VC追求组合收益最大化,而创始人面对巨额财富时套现冲动难以避免。只有当链上可验证机制(如TVL造假监测、流动性对敲验证)完善时,市场才能真正走向规范。

    (六)行业出路:透明度、协作与回归本质

    Laura Shin:讨论至今,我们已梳理出各参与方的改进空间,VC、项目方、做市商、交易所及散户自身。各位觉得应如何改进?

    Omar Shakeeb:对创始人而言,首要任务是验证产品市场匹配度,而非盲目追求高额融资。实践表明,与其融资五千万元却无法创造市场需求,不如先用二百万元验证可行性再逐步扩展。

    这也是我们每月发布私募市场流动性报告的。唯有将所有暗箱操作置于阳光之下,市场方能实现真正健康的发展。

    Taran Sabharwal:当前加密市场结构性矛盾令创始人陷入两难。既要抵御短期暴富诱惑坚守价值创造,又需应对高昂开发成本压力。

    部分基金会异化为创始人私人金库,数十亿美元市值的“僵尸链”持续消耗生态资源。当迷因币与AI概念轮番炒作之际,基础设施类项目却深陷流动性枯竭困境,部分团队甚至被迫推迟两年仍未启动代币发行。这种系统性扭曲正严重挤压建设者的生存空间。

    Omar Shakeeb:以Eigen为例,其估值达60-70亿美元时,场外市场存在2000-3000万美元买单,但基金会却拒绝释放流动性。这种极端保守策略实则错失良机,其本可询问团队是否需要2000万美元加速路线图,或允许早期投资者变现5-10%持仓获取合理回报。

    市场本质是价值分配的协作网络,并非零和游戏。若项目方独占价值链条,生态参与者终将离场。

    Taran Sabharwal:这暴露了代币经济中最根本的权力博弈,创始人总将投资者提前退出视为背叛,却忽视了流动性本身是生态健康的关键指标。当所有参与者都被迫锁仓时,表面稳定的市值实则暗藏系统性风险。

    Omar Shakeeb:当前加密市场亟需建立正向循环的价值分配机制:允许早期投资者在合理时机退出不仅能吸引优质长期资本,更能形成不同期限资本的协同效应。

    短期对冲基金提供流动性,长期基金助力发展。这种分层协作机制远比强制锁仓更能促进生态繁荣,其关键在于建立信任纽带,A轮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将吸引B轮战略资本持续注入。

    José Macedo:创始人需要认清一个残酷现实,每个成功项目背后都有大量失败案例。当市场疯狂追捧某个概念时,多数团队最终耗尽两年时间也无法发行代币,形成概念套利的恶性循环,本质是对行业创新力的透支。

    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回归产品本质,以最小可行融资开发真实需求,而非追逐资本市场热点信号。尤其需要警惕VC错误信号引发的群体性误判。当某个概念获得大额融资时,往往导致创始人误读为市场真实需求。

    交易所作为行业守门人应当强化基础设施职能,建立做市商协议披露制度,确保流通量数据链上可验证,并规范场外交易报备流程。唯有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才能帮助创始人摆脱“不炒作就死亡”的囚徒困境,推动行业回归价值创造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