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稳定币如何改变受制裁之外的全球贸易

    作者:Tiger Research

    本报告由 Tiger Research 撰写,分析了稳定币如何改变受制裁之外的全球贸易、其作为合法金融基础设施的日益重要角色,以及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的采用情况。

    要点总结

    俄罗斯在石油贸易中使用稳定币表明,稳定币不再是边缘工具——它们已成为高风险跨境商业中的真实金融基础设施。

    尽管中国和印度对国内加密货币有限制,但它们通过与俄罗斯的稳定币交易受益,在国家层面悄然体验去中心化金融的效率。

    全球各国政府以不同方式应对,但都承认稳定币正在重塑价值跨境流动的方式。

    1. 稳定币作为制裁下的战略货币崛起

    稳定币的全球重要性日益增加,不仅作为投机工具,还作为实用金融工具——首先是个体,然后是机构,现在是整个国家。

    稳定币的兴起始于加密原生环境,交易者使用 USDT 和 USDC 等稳定币进行交易、高效转移资本并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平台上获取流动性。尤其是在银行基础设施有限或存在资本管制的市场,稳定币增强了对美元的访问能力。

    随后,稳定币的采用扩展到机构和 B2B 用例。企业开始使用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供应商结算和工资发放,特别是在传统银行服务不可靠或成本高昂的新兴市场。相比通过 SWIFT 或代理银行的电汇,稳定币交易几乎即时结算,无需中介,成本显著降低。这使得稳定币不仅高效,而且对在政治或经济不稳定地区运营的公司日益不可或缺。

    现在,稳定币正在国家层面进行测试,其角色从便利性转变为战略性。面临制裁或寻求替代美国主导金融体系的国家,如俄罗斯,已转向使用稳定币。

    随着稳定币从企业工具转变为国家层面贸易的工具,其角色从操作便利性演变为政治必要性。本报告将通过现实世界的案例研究,探讨稳定币如何被用于规避限制、降低成本并开启新的贸易路线。

    2. 稳定币的实际应用:全球贸易如何在幕后适应

  • 打脸特朗普!鲍威尔重申不急降息,称经济仍好、不确定性极高,拒绝因关税抢先行动

    美联储最近会议决定再次暂停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后也再次重申,联储不急于行动,不认为应该先发制人降息应对关税冲击,又一次打脸一再敦促立即降息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美东时间 5 月 7 日周三,美联储公布的货币政策声明新增一句:「失业率上升和通胀上升的风险已增加。」 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被问道,在他的任期内需要首先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是失业的还是通胀的。

    鲍威尔表示,失业率上升和通胀上升的风险加剧。目前尚不清楚哪一种风险才是更令人担忧的问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鲍威尔认为,需要同时关注失业和通胀的风险两个问题,可能不得不在它们之间做出取舍。

    被问及美联储是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弄清楚事态发展时,鲍威尔强调:「我认为我们不知道。」 他还重申之前的言论,称美联储不会急于降息。他说:

    「我们认为,不需要急于调整利率。」

    「我们认为可以耐心,我们将关注数据。」

    同时,鲍威尔强调特朗普的高关税对可能推升失业和通胀。他说:

    「如果已宣布的大幅提高关税措施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率上升。」

    当前货币政策有适度限制性 观望是很明确的决定

    鲍威尔评论美国经济称,经济仍然稳健。劳动力市场大体均衡,处于、或接近充分就业状态。通胀增长已经大幅放缓。薪资增速继续趋于温和。

    鲍威尔表示,当前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有温和或适度的限制性。他说:「潜在的通胀前景良好。」

    评论称,这等于说,鲍威尔承认当前的货币政策仍在抑制通胀压力,利率并非处于中性水平。

    鲍威尔重申,美联储的政策处于良好状态,联储没有面临采取降息行动的压力,说「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迅速采取行动。」

    鲍威尔称,美联储不知道贸易政策将走向何方。但就目前而言,「对我们来说,观望和观察是一个相当明确的决定。」 他表示,企业、市场参与者和预测者都在观望事态发展,坚称「每个人都在等待」。

    评论认为,从目前联储透露的信息来看,6 月降息的门槛相当高。

    若保持高关税 至少未来一年 联储目标不会取得进展

    有记者问软着陆的路径,鲍威尔再次重申,美联储尚不清楚关税等贸易政策将走向何方。

    鲍威尔认为,如果特朗普维持高关税,美联储将无法在实现通胀和就业两大使命的政策目标上取得进展。他说,「至少在未来一年内」,美联储的目标可能不会取得进一步进展。

    「考虑到关税的范围和规模,我们很可能会发现通胀和失业率上升的风险肯定会增加。若果真如此,如果关税最终以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的水平实施,我们将无法在实现目标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一进程被推迟。」

    他指出,美联储不会发布有关经济衰退可能性的预测。

    鲍威尔表示,企业推迟投资决定,家庭推迟消费开支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美联储无法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他说,去年秋季的美联储降息并非先发制人,而且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来得有点晚。

    「这不是可以先发制人的形势,因为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数据,直到看到更多数据为止。」

    鲍威尔表示,有些情况下今年降息是合适的,有些情况下则不合适。「我无法自信地说我知道什么是合适的路径,除非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一问题将如何解决,以及其对就业、通胀的经济影响。」

    本次美联储的会议声明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鲍威尔也在发布会上提到了不确定性,他说:

    我的直觉告诉我,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极高。

    鲍威尔表示:「通常情况下,情况会逐渐明朗,正确的方向也会变得清晰。」与此同时,他认为,「我们(美国)的经济表现良好」。

    关税冲击尚未到来 政策对通胀影响可能短暂也可能更持久

    鲍威尔依然认为,特朗普政府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

    「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短暂的,反映的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变化。」 但「通胀影响也可能更加持久。」

    被问到关税的冲击是否尚未到来时,他回答,「目前还没有」。「人们担心通胀,担心关税冲击,但这种冲击尚未到来。」

    鲍威尔说,美联储在维持锚定通胀预期方面恪守承诺。联储可能会发现,实现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这两大使命有冲突。当前,美联储准备就绪,等待获得政策方面的确定性。

    鲍威尔说:「目前我们看到通胀在相当低的水平上横向波动。」

    鲍威尔表示,现在没有必要采取行动,也没有数据支持行动,并不止一次表示:「我们只需要等待,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

    评论称,这意味着,美联储处于被动而非主动的模式。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距离触发 Fed Put、即预计一旦大跌美联储会救市的所谓美联储看跌期权仍有一段距离。

    谈判可能实质性改变贸易局势 也可能不会

    对于即将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鲍威尔称他无法直接置评。

    鲍威尔提到 4 月 2 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的所谓对等关税,重申新关税的水平远超美联储的预期。

    不过,紧接着他说,美国「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贸易)阶段」,因为特朗普政府正在与一些重要的美国贸易伙伴开启初步的贸易谈判。这可能会「实质性地改变局势,或者不会」。「我们谨慎地避免在事实发生变化时做出结论性的判断。」

    鲍威尔在谈到贸易政策时表示:「最终这要由政府来决定。这是他们的职责,不是我们的。」

    美 GDP 可能上修 抢进口让数据难以准确解读

    与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说法一致,鲍威尔预计,美国的 GDP 数据可能会被上调。

    鲍威尔称,诸多调查结果表明,关税推高通胀预期。他认为,贸易问题让衡量 GDP 变得错综复杂。第一季度进口激增将使 GDP 数据难以准确解读。

    鲍威尔说,GDP 数据传递一种信号,而不包括库存和政府支出的「私人国内最终购买」(PDFP)数据可能又是另一种信号。这对普通公众来说可能更难理解。总体来说,这种情况并不会真正改变美联储的政策路径。

    鲍威尔认为,消费者情绪的调查与实际消费者支出之间可能存在的脱节,这是「另一个需要(美联储)观望的原因」。

    当被问及美联储应对供应链中断的工具时,鲍威尔回答:「我们根本没有这些工具。」 他补充道,这取决于政府和私营部门。

    根本不会被特朗普呼声影响 未要求与总统会面

    鲍威尔说,特朗普对降息的呼声「根本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他说:「我们始终会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利用我们的工具促进最大程度的就业和物价稳定,造福美国人民。我们始终只会考虑经济数据、前景、风险平衡,仅此而已。这就是我们要考虑的全部。」

    有记者问鲍威尔,特朗普之前表示不会罢免他的美联储主席职务,他作何反应。鲍威尔回答,他没有什么可说的。

    还有记者问,在 2026 年 5 月的美联储主席任期结束后,鲍威尔是否仍有可能继续担任美联储理事。鲍威尔也表示,对此他无可奉告。

    被问及为何在特朗普的新总统任期内尚未与他会面,鲍威尔回答:「我从未要求与任何总统会面,也永远不会。」

    政务债务增长路径不可持续

    有记者问,特朗普政府削减支出是否可能冲击经济增长。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国会的预算行动视为「理所当然」。国会不需要美联储提供财政政策的建议,正如联储也不需要国会提供货币政策的建议。

    但是鲍威尔重申财政路径不可持续的警告。他说:

    「有一点我们明确知道,目前的政府债务增长轨迹是不具可持续性的。债务本身不是处于不可持续的水平,而是增长的路径不可持续。」

  • 2.5 亿美元加密货币盗窃:一个月内解密世纪窃案的真相

    编者按:这篇文章讲述了一起由加密货币盗窃引发的犯罪事件。ZachXBT 通过社交媒体追踪到嫌疑人 Lam 的奢华生活,并协助执法部门调查。Lam 和其他共犯使用复杂的洗钱手段,但最终在警方的追踪下被抓捕。与此同时,另一起绑架案件也与该犯罪集团有关,涉及多名佛罗里达男子。案件揭示了网络犯罪逐渐演变为更具暴力性质的现实犯罪,最终,警方成功追回了被盗的比特币和相关证据。

    以下为原文内容(为便于阅读理解,原内容有所整编):

    2024 年 8 月 25 日,天气闷热的午后,Sushil 和 Radhika Chetal 正在康涅狄格州丹伯里一处高档社区看房。那里草坪修剪整齐,泳池配备加热系统。Sushil 是摩根士丹利纽约分部的副总裁,当时开着一辆新购入的哑光灰色兰博基尼 Urus,这款 SUV 起价约 24 万美元。

    就在他们转过一个路口时,一辆白色本田思域突然从后方撞上了兰博基尼。与此同时,一辆白色 Ram ProMaster 货车也从前方切入,堵住了 Chetal 夫妇的去路。根据事后提交的一份刑事起诉书,一群身穿黑衣、戴着面罩的六名男子从车上下来,将 Chetal 夫妇强行拖出车外,往货车侧门推进。

    当 Sushil 反抗时,袭击者用棒球棒击打他,并威胁要杀了他。这些人用胶带捆住了夫妇俩的手脚,强迫 Radhika 趴在地上,警告她不要看他们,即使她因哮喘而呼吸困难,哀求着。他们还用胶带缠住了 Sushil 的脸,并在货车疾驰而去时再次用棒球棒殴打他。

    多名目击者看到了袭击过程并拨打了 911 报警。其中一人是住在附近的一名休班 FBI 特工,恰好在现场,他跟踪了货车和本田思域,并将车辆行踪实时通报给警方。这位 FBI 特工还设法记录下了部分车牌号。

    很快,丹伯里警察找到了那辆货车。一辆巡逻车亮起警灯试图拦截,但货车司机加速逃窜,在车流中疯狂穿行。追逐开始约一英里后,司机冲出路面撞上了路缘。四名嫌疑人弃车逃跑。警方在一座桥下找到了其中一人,短暂追捕后将其逮捕。接下来几小时内,其余三人也在附近树林中被找到并拘捕。与此同时,警方在货车后部发现了仍然被绑住、惊魂未定的 Chetal 夫妇。

    丹伯里警局侦探中士 Steve Castrovinci 当天正休假,接到轮班指挥官的电话通知他此事。他回忆说,指挥官告诉他:「我们遇到了一起绑架案,是真的绑架。」Castrovinci 召集了几名侦探了解情况,顺路去了案发现场,然后赶往警局审讯嫌疑人。根据一名被捕嫌犯提供的信息,第二天早上,在距离丹伯里 30 分钟车程的 Roxbury 一处 Airbnb 民宿内,又找到并逮捕了另外两名嫌疑人,同时找到了那辆白色本田思域。

    对 Castrovinci 来说,这是一桩异常而戏剧性的案件。丹伯里是一个富裕且安静的地方,警方虽然偶尔也会处理绑架案,但几乎都是涉及孩子抚养权的争执。像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暴力绑架,简直闻所未闻。而且更奇怪的是,执法部门发现,这些嫌犯——年龄在 18 至 26 岁之间——竟然是从迈阿密专程赶到康涅狄格州的。

    他们还在 Turo 应用上租了货车。「这种案子,一名警察一辈子可能也就遇上一两起,」已有 20 年执法经验、曾在纽约警局工作过 5 年的 Castrovinci 对我说。「特别是在我们这种地方,这种事根本不常见。」

    警方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几乎没有对外透露任何信息。Castrovinci 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拼凑作案动机。很难相信 Chetal 夫妇是因为 Sushil 在投资银行的高管职位而成为目标。作为摩根士丹利的副总裁,他的薪资虽令人羡慕,但在丹伯里并不算异常。如果绑匪的动机是金钱,那么他们竟然遗弃了 Chetal 夫妇的兰博基尼(后被发现抛弃在树林里),这一点非常奇怪。所有线索看起来都说不通。

    不过,在绑架未遂发生几天后,Castrovinci 表示,他们的团队收到了一条来自 FBI 的线报,让整个案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案件可能与一起巨额加密货币盗窃案有关,这起盗窃案就在袭击发生的一周前。

    几名年轻人(其中一些人在 Minecraft 服务器上认识)涉嫌从一名毫无防备的受害者那里盗走了 2.5 亿美元,引发了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涉及一个由青少年组成的网络犯罪团伙、一些追踪他们行动的独立网络侦探,以及多个执法机构。现在看来,这一切最终演变成了 Chetal 夫妇的绑架案——数字黑暗世界及其周边文化的猖獗无序,首次以如此真实残酷的方式渗透到了现实世界。

    这一连串事件始于几周前,当时一名居住在华盛顿特区的人开始收到谷歌账户的异常登录通知,显示这些登录似乎来自海外。接着,在 8 月 18 日,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来自谷歌安全团队的电话。来电者表示,他的邮箱账户已被入侵。这个电话听起来非常真实——对方掌握了这位特区居民的个人信息。来电者要求他通过电话验证部分个人信息,否则账户将被关闭,这位居民便照做了。

    在与所谓谷歌工作人员通话后不久,这位华盛顿特区居民(其身份在联邦法庭文件中被隐藏)又接到了另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著名加密货币交易所 Gemini 的安全部门代表。

    同样地,来电者也掌握了他的个人信息,并告诉他,他在 Gemini 的账户(里面有大约 450 万美元的加密货币)已经被黑客攻击,必须立即重置双重身份验证,并将账户中的比特币转移到另一个钱包中,以确保资金安全。

    电话里的那个人随后建议账户持有者下载一个可以「增强安全性」的程序。这名男子同意了,却不知道他下载的是一个远程桌面应用程序,这将使来电者能够远程控制他的电脑——并因此接触到他另一个加密货币账户,让他的资产暴露在更加惊人的盗窃风险之下。事实证明,这位华盛顿特区居民是加密货币的早期投资者,总共持有超过 4100 枚比特币。十年前,这些比特币价值大约 100 万美元;而在那一天,它们的市值超过了 2.43 亿美元。

    加密货币领域有一个核心悖论:虽然币的持有者通常是匿名的,但所有交易记录都会被公开记录在一个叫区块链的账本上。这意味着,一旦资金发生转移,任何人都能看到。这种悖论催生了一批新型调查者,他们专门在区块链上追踪可疑交易。其中最出名的一位就是 ZachXBT,他是一名独立的加密犯罪调查员。

    在加密世界中,ZachXBT 是一个广为人知但行踪隐秘的人物。他经常在 X(原 Twitter)上发布调查长帖,揭露涉嫌不法行为的人,有时候甚至会直接点名。他在平台上拥有大约 85 万粉丝。他也常常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执法机构。《连线》杂志称他为「全球最活跃的独立加密犯罪调查员」。他从未在网上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

    就在华盛顿特区居民的加密资产被清空后的几分钟内,ZachXBT 正在机场赶飞机,突然收到手机上推送的一条异常交易警报。加密调查人员通常使用工具来监控全球加密货币的流动,并为特定情况设定警报,比如有交易金额超过 10 万美元、且通过某些安全措施极其松散的交易所时。

    当时最初的警报是一个中六位数的交易,随后金额不断攀升,最高达到 200 万美元。通过安检后,ZachXBT 找了个座位,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追踪这笔交易,最终追溯到一个持有大约 2.4 亿美元加密货币的钱包。有些比特币甚至可以追溯到 2012 年。「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他告诉我,「为什么一个持有比特币这么多年的人,会去用这种常常流入非法资金的可疑服务?」

    他随后把与这些交易相关的钱包地址加入了自己的追踪列表,然后登上了飞机。一旦连接上机舱 Wi-Fi,更多的交易警报不断涌来。整整一天里,那笔来自巨额钱包的比特币不断通过 15 个以上高手续费加密服务平台被陆续套现。

    飞机落地后,ZachXBT 联系了几位专门调查加密货币盗窃案件的同行。其中一位是 Josh Cooper-Duckett,来自 Cryptoforensic Investigators 的调查主管。这家公司是越来越多专注于追踪加密货币盗窃和欺诈,并协助执法部门为受害者追回资金的独立机构之一。现年 26 岁的 Cooper-Duckett 来自伦敦,早年就对加密货币产生了兴趣。在德勤担任安全顾问三年半后,他开始专注于调查加密货币盗窃案件,特别是那些损失金额至少达到 10 万美元的案件——而如今,这样的案件非常常见。

    ZachXBT 把自己发现的情况告诉了 Cooper-Duckett 和其他调查员,大家一致认为,一下子清空价值近两亿五千万美元的钱包,这种行为极其可疑。「拥有这么多钱的人,不可能某个周末突然醒来就决定,『我要把钱分批转到一堆交易所,再换成门罗币和以太坊』——正常人不会这么做。」

    这群加密调查员随即联系了相关交易所和服务平台,告知他们这笔资金是被盗得来的,希望他们可以冻结资金并配合警方调查。有些平台配合了,但也有些并没有。「这次情况有点像打地鼠游戏,」Cooper-Duckett 说。「他们不断试着把钱转到各种不同的交易所和服务平台,看哪边能成功洗出来。毕竟,他们要洗的是 2.4 亿美元,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与此同时,ZachXBT 也在 X 上向他的粉丝们发出了警告:「大约七小时前,一笔可疑交易发生,可能的受害者账户转出了 4064 枚比特币(约 2.38 亿美元)。」他写道。资金随后流向了 THORChain、eXch、KuCoin、ChangeNOW、RAILGUN 和 Avalanche Bridge 等加密平台。

    ZachXBT 还注意到,受害者此前曾从 Genesis 公司那里拿到破产赔偿款。Genesis 是一家借贷平台,因 Sam Bankman-Fried 的 FTX 崩盘而在 2023 年申请破产。

    通过自己的人脉网络,ZachXBT 最终设法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到了这位受害人。这位震惊的华盛顿特区居民随后雇佣了 ZachXBT、Cryptoforensic Investigators 以及另一家加密调查公司,来帮助追踪他失窃的资产。

    同一天,他还向联邦调查局(F.B.I.)的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提交了警方报案,ZachXBT 也立即联系了自己在执法部门的熟人。(F.B.I. 和司法部均拒绝就此事接受采访。)

    加密货币盗窃案件的增长速度之快,已经让联邦调查员们应接不暇。根据最新报告,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IC3)在 2023 年收到了超过 6.9 万起涉及加密货币金融欺诈的投诉,总损失超过 56 亿美元,比 2022 年增长了 45%。

    虽然加密货币相关投诉只占所有金融欺诈案件的 10%,但这些案件造成的损失却占到总额的近一半。报告指出,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特性、交易不可逆性以及资金可以在全球自由转移的特点,使其对犯罪分子极具吸引力,也让联邦调查局(F.B.I.)在追回资金时困难重重。为此,F.B.I. 在 2022 年专门成立了虚拟资产部门(Virtual Assets Unit,简称 V.A.U.),专门打击加密货币盗窃行为。

    由于案件规模庞大且侦破难度极高,专家表示,政府机构——包括 F.B.I.、国土安全部、特勤局,甚至国税局——都不得不依赖于私人公司和个体调查员,这些人对数字犯罪地下世界有着深入的了解。「Josh 和 Zach,他们在追踪方面真的又快又准,」加密货币分析公司 Five I’s 的创始人 Nick Bax 说。

    Bax 曾与 ZachXBT 在多个案件上合作过,但从未见过他的真面目。在他们早期的通话中,ZachXBT 还用过变声软件,让自己听起来像米老鼠。「说实话,我自己也很厉害,但跟他们比,我永远也赶不上,」Bax 说,「而且我觉得他们的大脑是真的被改造过了,因为他们从很小就开始干这个了。」

    加密调查员们通常会用假账号潜入 Telegram、Discord 等黑客和诈骗分子聚集的论坛,观察他们的交流、策划和炫耀。他们发现,这些犯罪分子往往很年轻,行事也相当轻率,常常会不经意间留下线索。

    在 ZachXBT 在 X 上发布关于这次盗窃案的帖子后,一名消息人士通过一个临时账号联系了他,提供了一些可能指向盗窃者身份的线索。这名线人向 ZachXBT 发送了几段屏幕录制视频,据称是在其中一名骗子向朋友们直播这次盗窃时录下的。总时长约一个半小时的视频中,包括了与受害人的通话画面。其中一段视频里,可以听到骗子们在得知自己成功盗走价值 2.43 亿美元的比特币后,兴奋地大叫:「哦,我的天!哦,我的天!2.43 亿!太爽了!哦,我的天!哦,我的天!兄弟!」

    在私下聊天中,这伙骗子使用了 Swag、$$$和 Meech 等化名,但他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其中一个人在直播过程中无意中曝光了自己的 Windows 桌面,底部开始菜单弹出的图标上,显示了他的真名——Veer Chetal,一位来自丹伯里(Danbury)的 18 岁少年——正是之前提到的那对被绑架夫妇的儿子。

    Veer Chetal 是个安静的优等生,最近刚从丹伯里的圣洁高中(Immaculate High School)毕业,即将前往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就读。2022 年,他完成了一个「未来律师」项目,当年学校网站上还刊登了一张他的照片——一个戴着眼镜、穿着 Tommy Hilfiger 防风外套和红色 Polo 衫、笑容灿烂的男孩。

    同学们回忆说,Chetal 一直很害羞,也很喜欢车。「他基本上总是独来独往的,」Marco Dias 说,他在高三时和 Chetal 成为了朋友。另一位名叫 Nick Paris 的同学也说,Chetal 本来很低调,直到高三中途有一天,他突然开着一辆科尔维特(Corvette)跑车来上学。「他就那样停在停车场,早上 7 点半,大家都傻了,」Paris 说。

    很快,Chetal 又换成了宝马(BMW),然后是兰博基尼 Urus。他开始穿 Louis Vuitton 的衬衫、Gucci 的鞋子。在高年级跳课日(Senior Skip Day),当 Paris 和其他同学们只是去附近的商场闲逛时,Chetal 却带着包括 Dias 在内的一些朋友,去了纽约,租了一艘游艇开趴,大家在甲板上拿着成捆的现金拍照。

    Chetal 声称自己靠炒币赚了这些钱;Dias 说,有一天早上在自习课上,Chetal 还拿出手机给他看了交易记录作证明。有一次,Chetal 还在康涅狄格州斯坦福(Stamford)租了一栋大房子,邀请朋友们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聚会。「我有一次在地下室和朋友们玩闹,突然看到他一个人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基本上全程避开所有人,」Dias 回忆说,「我当时心想,这也太奇怪了。」Paris 还记得,在一次学校游行期间,警察因为交通违规拦下了 Chetal 开着的兰博基尼 Urus,「他当场就给自己的律师打了电话,还没等警察问话呢。大家当时就觉得:哇,这哥们真有点东西,这是真有钱啊。」

    独立调查员指出,Chetal 其实是一个名为 Com(又称 Comm 或 Community)的组织的秘密成员。这个组织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黑客地下圈,如今已演变成一个网络犯罪分子及有志者的社交网络。

    根据一起无关案件中的 F.B.I. 宣誓书,一名探员将 Com 描述为「一个地理位置分散、通过 Discord 和 Telegram 等在线通讯软件协作、从事各种犯罪活动的子团体联盟。」

    根据这份宣誓书以及研究 Com 的专家们介绍,这些子团体的活动包括:恶作剧式报警(swatting,向警方或学校等机构虚假报警,引发警力出动);SIM 卡劫持(SIM swapping,通常通过欺骗客服代表盗取目标手机号码);勒索软件攻击(ransomware attacks,利用恶意程序阻止用户或组织访问自己的电脑文件);加密货币盗窃,以及对企业系统的渗透攻击等。

    Allison Nixon 是网络安全专家团体 Unit 221B 的首席研究官,自 2011 年起便开始关注这个不断扩大的网络角落,如今被广泛认为是 Com 组织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

    她表示,Com 的成员大多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年轻男性。在群聊中,许多人会聊起大学生活和他们正在修的网络安全课程,而这些知识也成了他们进行犯罪活动的助力。Nixon 指出,很多人最初接触这一圈子的入口,是通过像《RuneScape》《Roblox》和《侠盗猎车手》(Grand Theft Auto)这样的电子游戏。

    到了 2010 年代中期,一个更阴暗的世界也在《Minecraft》(我的世界)中悄然兴起——这是一款以创造性建造为核心的游戏——而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线服务器的出现。这些服务器由用户自己拥有和运营,允许玩家组队进行对战,也叫「factions(派系)」。在这些服务器上,Minecraft 演变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随之而来的是盈利和诈骗的机会。

    不久,服务器开始引入游戏内购机制,玩家可以花钱购买升级功能,比如飞行能力、更强的武器和盔甲。有些内购项目还能解锁时尚的角色装扮,成为玩家在线炫耀身份地位的方式。

    随着玩家越来越倾向于参与这种竞争性的服务器,Discord 上也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黑市,专门交易游戏道具和稀有用户名。由于 Minecraft 的玩家多为青少年,这个黑市很快就成为诈骗的温床。

    用户常常约定以 PayPal 支付现实货币换取游戏道具,但收到钱后,骗子就会拉黑对方账号。这种行为猖獗到人们开始提供「中介服务」来解决信任问题——这些中介会收取一定费用,代为保管钱和物,再分别转交给交易双方。

    在这个圈子里,一些高价值的用户名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通常不超过四个字母,比如 Tree、OK、Mark、YOLO 或 G,价格甚至可以高达一万美元以上。

    随着 Minecraft 的「派系」服务器和黑市蓬勃发展,虚拟货币也在这些社区中开始流行,并最终取代了 PayPal 成为主流交易方式。这个没有惩罚机制的竞争、赌博与诈骗训练场,再加上玩家对加密货币越来越熟悉,让 Minecraft 服务器逐渐变成了滋生网络犯罪新人的「温床」。

    到了 2017 年,比特币价格迅速飙升,Com 成员也顺势从 Minecraft 诈骗无缝转型为加密货币盗窃。Com 最受欢迎的一个论坛叫「OGUsers」,最初是一个讨论和购买社交媒体账号及用户名的平台,但后来演变成了一个网络犯罪温床,涉及 SIM 卡劫持、Twitter 账号入侵等行为。

    Nixon 解释说:「这些反社会的社群非常迅速地变成了一群一夜暴富的『黑客富豪』,并传播起这种文化,因为人们看到别人突然变成了百万富翁,也会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也导致 Com 的规模迅速膨胀。

    Com 现在最常用的一种加密货币盗窃手段叫做「社会工程」,指的是通过操控人心诱导用户泄露敏感信息。Com 成员会整理出一份通过数据泄露获取的大量潜在受害者名单,然后逐个进行精准打击——华盛顿 D.C. 的受害者案件正是如此。有时,他们还会在网上发布「招聘广告」,招募愿意协助他们实施诈骗的人。

    加密货币调查员 Nick Bax 曾分享过一则贴在 Telegram 上的招聘启事,承诺「5f a week」(即每周五位数的报酬)——「只要你动作不慢」——去给潜在目标打电话。启事中还要求「必须是美国式的专业客服语音」。在完成盗窃后,Com 成员有时会回到 Minecraft 黑市,将盗得的加密货币用于购买稀有游戏道具,再通过 PayPal 出售这些道具换取真实现金,以此进行「洗钱」。

    当 ZachXBT 查到 Veer Chetal 的真实身份后,他和其他调查者很快就锁定了更多涉案人员。在 ZachXBT 获取的录音中,盗贼们互相用 Com 的代号称呼,有时也会直接说出彼此的真实名字。其中反复被提到的一个名字是 Malone,也就是 Malone Lam。

    Malone Lam 是新加坡人,今年 20 岁,是 Com 圈中臭名昭著的一员,网名包括 Greavys 和 Anne Hathaway。他也是一个资深的 Minecraft 玩家,剪着斜刘海,经常被服务器封号,又总能设法回归。2023 年春,他因为在 Minecadia 服务器中与管理员起冲突、损失了一些游戏道具,于是对管理员进行了「人肉搜索」,在网上公布了他们的住址和社保号码,还有至少一次,他叫来了紧急服务人员上门骚扰。

    根据多个用户和当时的 Discord 聊天记录显示,Chetal 和 Lam 正是在 Minecraft 中相识的,他们曾在 Lam 领导的一个「派系」中组队玩游戏。

    2023 年 10 月,Lam 持 90 天签证入境美国。他基本上已经不再玩 Minecraft。根据法庭文件显示,他之后靠其他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 2024 年 8 月的加密货币盗窃案发生后,ZachXBT 通过所谓的 OSINT(开放源情报)追踪到了 Lam,也就是通过社交媒体。在 Com 的聊天群组里,大家都在传 Lam 正在疯狂挥霍,没有人知道他钱的来源,但他们提到了他在洛杉矶夜店的奢华生活。

    ZachXBT 调查了该市最受欢迎的夜店,并查看了来自派对参与者和夜店本身的 Instagram 动态。在一则帖子中,Malone 穿着白色 Moncler 外套,手戴似乎是钻石戒指和镶钻太阳镜。他站上桌子,开始向人群撒下百元钞票。

    当钱如雨般洒下时,服务员们端着价值 1500 美元的香槟瓶,瓶口插着烟花,还举起了写着「@Malone」的标语牌。他当天晚上光是在这家夜店就花费了 569,528 美元。在另一家夜店,Lam 和他的团队还恶作剧式地挑战了 ZachXBT,指使夜店客人举着写着「TOLD U WE』D WIN」(告诉过你我们会赢)的标语牌,而另一个则写着「[脏话] ZACHXBT」。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Lam 买了 31 辆汽车,包括定制的兰博基尼、法拉利和保时捷,部分车辆价值高达 300 万美元。8 月 24 日,他显然向一位模特发了一张粉色兰博基尼的照片。他发短信说:「我给你买了个礼物,我们把它当做提前的生日礼物。」她回复道:「我又有男朋友了。」他回了句:「idc」(我不在乎)。

    9 月 10 日,在洛杉矶进行了 23 天的派对狂欢后,Lam 与一群朋友乘私人飞机前往迈阿密。在那里,他租下了多处房产,包括一座价值 750 万美元、拥有 10 个卧室的庄园。几天之内,Lam 就将车道上停满了更多的豪车,包括几辆兰博基尼,其中一辆车的侧面印着「Malone」这个名字。

    每隔几天,ZachXBT 就将他收集到的情报发送给执法部门。信息一般是单向流动的,但联邦当局也在同时进行自己的调查。根据法庭文件,涉嫌共谋的嫌疑人使用了复杂的洗钱方法来隐藏资金并掩盖身份,他们通过像 eXch 这样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些交易所不要求提供个人客户信息,并使用虚拟私人网络(VPN)来掩盖他们的真实位置。

    但根据当局的说法,至少有一次,他们犯了个错误,一名嫌疑人在使用 TradeOgre 这个数字货币交易所注册账户时,忘记使用 VPN,导致其连接的 IP 地址指向了一处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Encino 的月租 47,500 美元的房产。该房产是由 21 岁的 Jeandiel Serrano 租赁的,他在线上使用过 VersaceGod、@SkidStar 和 Box 等别名。等到当局识别出 Serrano 时,他正在和女朋友度假在马尔代夫。

    9 月 18 日,Serrano 从马尔代夫飞回洛杉矶国际机场时,执法人员已在机场等候他。当时他佩戴了一块价值 50 万美元的手表。在被捕时,Serrano 最初否认知道盗窃事件,且同意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与执法部门交谈。但根据法庭报告,他很快承认了自己的参与,特别是冒充 Gemini 员工的行为。

    Serrano 承认他拥有五辆车,其中两辆是来自他共谋者的赠送,赠送这两辆车的资金来源于先前的诈骗。他还承认,他的手机上存有大约 2000 万美元的受害者加密货币,并同意将资金返还给 FBI。

    与此同时,迈阿密的特工正在准备突袭 Lam 租赁的其中一座豪宅。Lam 知道袭击即将来临:在 Serrano 被捕后,Serrano 的女友立即打电话警告 Lam 的共谋者。之后,他们删除了自己的 Telegram 账户以及手机中的其他证据。

    当天晚些时候,一队与迈阿密警方合作的 FBI 特工突袭了位于迈阿密海岸附近的一座豪宅。特工们用爆破装置打开了前面的金属大门,另一组特工则通过后方的小盐水运河乘船进入。随着特工们进入房屋,闪光弹的爆炸声在邻里回荡。

    不久后,一名特工押着戴着手铐的 Lam 走出房屋,他穿着一件长袖白色上衣、深红色篮球短裤和运动鞋,空气中弥漫着烟雾,接着是至少五名与他一起在屋里的其他人。Serrano 和 Lam 被控洗钱和共谋实施电信诈骗。每项指控最高可能面临 20 年的监禁。

    就在劫案发生整整一个月后的那一天,派对结束了。

    在丹伯里,Chetal 家族被绑架后的几天和几周里,Castrovinci 和警方与联邦调查人员合作,针对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团伙建立案件。他们紧急获取了嫌疑人手机的访问权限,从中查看了群聊记录并记录了团伙成员的行动。

    他们了解到,这次旅行部分由 23 岁的迈阿密人 Angel Borrero 资助并组织,他的绰号是 Chi Chi。在群聊中,Borrero 给其他人写道:「如果这次顺利,我们接着去加州。」联邦调查人员推测,这意味着该团伙计划在加州进行其他行动。当天,Josue Alberto Romero(昵称 Sway)给团伙发了一条消息:「Chi Chi,我们准备得比任何时候都充分。」这些聊天记录表明,团伙最早在早上 7 点就开始协调行动,并在下午的一部分时间里监视 Chetal 家族。

    到那时,警方已经找到了动机:他们相信这些人瞄准了 Chetal 家族,是为了通过绑架勒索他们儿子所拥有的钱。独立调查人员认为,团伙中的至少一名成员 Reynaldo(Rey)Diaz,使用 Pantic 这个别名,可能是 Com 成员。

    ZachXBT 推测,这些小偷可能通过向其他 Com 成员炫耀他们的花钱故事,让自己成为了目标。「你会以为,犯罪之后你会保持沉默,不会再提起,」他说。「但他们不得不通过向他们以为是朋友的人炫耀,来弥补什么。这些人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朋友。」

    8 月 27 日,丹伯里警方对案件中的六名嫌疑人提起了指控:多项一级攻击、一级绑架和鲁莽危险罪。随后,联邦指控也随之而来。9 月 24 日,康涅狄格州联邦地区法院提交的一项大陪审团起诉书指控六名佛罗里达男子犯有绑架、劫车和共谋犯罪。

    这六名佛罗里达男子代表了 Com 中一个日益壮大的派系,他们不再单纯关注在线骗局,而是更倾向于使用暴力。Diaz 本人两年前在佛罗里达曾因抢劫未遂而中枪。

    在 FBI 的宣誓书中,一名特工表示,Com 成员经常实施「砖砸、枪击和纵火袭击」。根据独立调查记者 Brian Krebs 的报道,2022 年,一名名为 Foreshadow 的年轻男子被一个竞争的 SIM 交换团伙绑架并殴打,要求支付 20 万美元的赎金。

    2023 年 10 月,来自新泽西州蛋港镇的 22 岁男子 Patrick McGovern-Allen 因参与暴力雇佣工作,在被一伙网络犯罪分子雇佣后,被判刑 13 年。去年 11 月,报道称,位于多伦多的一家加密货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被绑架并要求支付 100 万美元赎金。

    几周后,一名 13 岁的少年因创造加密货币并抬高其价值,在加密货币社区遭到曝光,传闻中他的狗也被绑架。今年 1 月,法国加密货币公司 Ledger 的创始人与妻子被绑架,绑匪将他的手 mutilated,并要求支付以加密货币为单位的数百万美元赎金。

    然而,越来越多与 Com 无关的人被作为目标,Nixon 这位研究人员表示。部分所谓的 Com 成员参与了所谓的「伤害团体」,这些团体的成员迫使年轻女性和女孩自残和施暴。Nixon 表示,七年前,Com 中值得关注的成员可能只有几十个;而如今,已有数千人。「现在,」她说,「我们正见证着从无组织犯罪向有组织犯罪的演变,我们正处在这一转变的中间阶段。」

    这两起事件——加密货币劫案和绑架案——表明,Com 成员在网络世界中的完全无法无天,让他们产生了认为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继续实施类似犯罪的错觉。「我认为他们根本没学到什么,」ZachXBT 说道。「我见过很多人,在被逮捕或资产被没收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

    今年,六名佛罗里达男子中的五人对联邦绑架和共谋罪表示认罪,他们可能面临 15 年的监禁。今年 1 月,19 岁的迈克尔·里瓦斯在哈特福德法庭为自己的行为道歉,称这些行为「愚蠢」,并表示他是在帮助另一个人执行一项「复仇计划」,尽管他没有详细说明。

    2 月,22 岁的乔治亚州男子詹姆斯·施瓦布因涉嫌与绑架计划有关而被起诉。根据联邦刑事起诉书,施瓦布在绑架前一个月与维尔·切塔尔(Veer Chetal)在迈阿密的一家夜店发生冲突,并且他帮助资助了这项计划,为袭击者安排了交通和住宿。他对此表示不认罪。

    3 月 25 日,ZachXBT 在 X 网站上更新了自己追踪被盗加密货币调查的最新进展:「更新:Wiz(维尔·切塔尔)被捕,」他写道,「这是他的照片。」附上的照片显示了一名年轻男子,穿着白色 T 恤,长着蓬松的头发和浓密的胡须,嘴角下垂,眼睛疲惫。他和 Immaculate 高中网站上的照片中的孩子相去甚远。监狱记录中列出的罪名是联邦轻罪,但并未具体说明该罪名。

    根据 ZachXBT 的说法,他追踪到的被盗比特币已被转移至由执法部门控制的钱包中。当天,Sushil 和 Radhika Chetal 在绑架时驾驶的哑光灰色兰博基尼 Urus 仍作为证据停放在丹伯里的一处安全警察停车场。这辆兰博基尼曾是他们儿子上学时开的车。

  • 比特币争议提案:OP_RETURN 数据限制 回归自由还是加剧拥堵?

    近期,HashKey 投资研究主管 @jeffrey_hu 详细梳理了 Bitcoin Core 提案“取消 OP_RETURN 数据限制”的背景与争议,吴说汇总并整合了社区相关人士的观点,编译如下。

    背景梳理:OP_RETURN 数据限制争议

    OP_RETURN 是比特币脚本中的一个操作码(opcode),用于在比特币交易中嵌入少量数据。它允许用户将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但这些输出是“不可花费的”(provably unspendable),因此不会增加 UTXO(未花费交易输出)集的负担。当前 Bitcoin Core 的默认限制是 OP_RETURN 数据大小为 80 字节,并且通过节点策略(而非共识规则)限制传播大于 83 字节的 OP_RETURN 交易。

    开发者 Peter Todd 提出了 PR #32359,建议移除这一限制,并同时删除相关配置选项(如 -datacarrier 和 -datacarriersize),相当于也断了节点希望能自主配置的后路,引发了激烈讨论。

    观点梳理

    支持者观点:

    ● 现有限制无效,因为可通过直接提交矿工 mempool(如 MARA Slipstream)或者无限制节点实现(如 Libre Relay)来绕过。(如已知最大 OP_RETURN 输出达 79,870 字节)。

    ● 有些用户甚至用 OP_RETURN 把链当成留言板的。也有工具来帮忙打包上链(opreturnbot.com),只要支付费用即可。

    ● 移除限制可能与矿工激励更兼容,因为矿工可以通过竞争区块空间获得更多收入。

    反对者观点:

    ● 移除限制会导致更多非交易数据写入链上(如 shitcoin),挤占区块空间,推高交易费用。

    ● 尽管限制可以绕过,但节点策略仍然有用(例如限制传播,减少垃圾数据对网络的压力)。

    个人详细观点集合:

    Nothing Research 合伙人 @0x_Todd:支持取消 OP_RETURN 的 80 字节数据限制,认为当前限制无效,且移除限制可以带来多项好处,包括回归比特币早期设计、降低网络负担、支持生态发展、增加矿工收入,以及符合自由主义理念。

    1. 中本聪时代无限制,回归古典

    ● 中本聪时代(比特币早期)OP_RETURN 没有任何字节限制。

    ● 2014 年,比特币引入了 40 字节限制(后来提高到 80 字节),目的是保持比特币的“纯粹性”(用于记账而非数据存储)。

    ● 0x_Todd 认为,移除 80 字节限制并非“离经叛道”,而是回归中本聪时代的古典设计,符合比特币的原始精神。

    2. 当前限制无效,可轻松绕过

    ● 当前 80 字节限制形同虚设,形如“10 厘米高的篱笆墙”,无法阻止用户存储大尺寸数据。

    ● 绕过方式包括:使用铭文(Inscriptions)、符文(Runes)等协议,通过多笔交易存储数据。

    ● 通过节点策略绕过,例如使用 Libre Relay 客户端(其口号是“消除 Bitcoin Core 中继政策中的家长主义”)。Peter Todd(PR #32359 的提出者)是 Bitcoin Core 核心开发者之一,其贡献排名前十,支持移除限制是“去家长主义”的体现,值得支持。

    3. 降低铭文对网络的负担

    ● 铭文(Inscriptions)目前通过“卡 Bug”的方式存储数据(例如通过多笔交易绕过 80 字节限制),增加了网络负担。

    ● 移除 80 字节限制后,铭文可以直接通过 OP_RETURN 存储数据,减少不必要的多笔交易,降低对网络的压力。

    ● 附加说明:铭文目前已不流行,因此这一理由只是“添头”(次要理由)。

    4. 为矿工提供额外收入,符合自由主义

    ● 移除限制可以为矿工带来额外收入。

    ● 举例:0x_Todd 提到一笔 7MB 的“超大卡 Bug”OP_RETURN 区块,发送者支付了 3,600 美元的手续费。

    ● 这表明市场需求的真实性:有人愿意为大尺寸数据上链付费,矿工愿意打包。

    ● 0x_Todd 秉持自由主义立场,认为这种“市场决定”的行为(你情我愿)不应被限制,硬性干预没有意义。

    ● 附加好处:随着比特币每四年一次的减半,矿工收入减少,允许大尺寸 OP_RETURN 交易可以增加收入,激励矿工持续投入算力,巩固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

    HashKey投资研究主管 @jeffrey_hu:倾向于反对取消 OP_RETURN 的 80 字节数据限制。他认为移除限制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非交易数据挤占区块空间),同时强调用户自由(保留配置选项)的重要性。他认为支持与反对更多是理念差异,短期内无绝对对错。针对 @0x_Todd的四个论点,他对应展开阐述自己的观点:

    1. 中本聪时代无限制,但不代表合理

    ● 中本聪时代 OP_RETURN 没有限制,但中本聪的设计并非都合理,许多早期设计后来被证明有问题(例如区块战争前后的一些修改)。

    ● 不能简单以“中本聪时代无限制”为理由支持取消限制,中本聪的设计不一定都适用现今。

    2. Peter Todd 的立场与 Bitcoin Core 的角色

    ● 取消限制只是 Bitcoin Core 客户端的提议,而非整个比特币网络的决定。

    ● Peter Todd 是资深开发者,其理念倾向于“激励相容”(类似 Full-RBF 的逻辑:防君子不防小人),提出移除限制符合他的风格,但不意外。

    ● Bitcoin Core 的“家长式”做法(例如移除配置选项)值得讨论,可能限制用户自由。

    3. 铭文问题:取消限制意义有限

    ● 移除 80 字节限制对铭文(Inscriptions)的帮助有限。

    ● 80 字节不够存储大文件(如图片),但足以让 BRC-20 协议写入 JSON 数据(用于发币)。

    ● 即使比特币提供强大功能(例如一次性封条、SegWit),总有人会以“最丑陋”的方式在链上发币,取消限制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4. 矿工收入与自由主义:用户自由更重要

    ● 矿工收入影响复杂(可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损害矿池的“独家服务”优势)。

    ● 支持自由主义:用户有权付费上链,OP_RETURN 存储数据比铭文(两笔交易 + 增加 UTXO 粉尘)更优雅。

    ● 但强调用户自由:作为全节点运行者,他需要自由选择是否传播这些数据(例如留言板内容与他无关)。

    ● 批评 Bitcoin Core 移除配置选项(例如 -datacarriersize 和 Full-RBF 配置),剥夺了用户选择权。

    ● 如果 Bitcoin Core 不提供这种自由,他可能转用 Bitcoin Knots 或添加交易过滤器,但认为这种做法可能“螳臂当车”(徒劳无功)。

    UTXO Stack 创始人 @crypcipher:支持取消限制,认为与其让人绕过,不如直接开放。提到 ordi 等协议通过多笔交易写入超过 80 字节的数据,移除限制可以减少这种“无用功”和 UTXO 粉尘。

    Fiamma联创 @cyimonio:反对,认为一些 Bitcoin L2 项目(如将状态数据存储在比特币上)只是把比特币当作数据可用性(DA)层,意义不大,属于“花大钱办小事”。

    共识规则和节点策略

    “既然能绕过去么?那节点限制还有用么?”

    有用,但要理解这个问题,还是要从 OP_RETURN 以及它所涉及的“共识规则”、“节点策略”说起。

    OP_RETURN 是比特币脚本语言中的一个操作码(opcode),其功能是立即终止脚本的执行,并将该输出标记为“不可花费”(provably unspendable)。

    OP_RETURN 的行为(终止脚本执行并标记输出为不可花费)是比特币协议的核心规则,属于共识规则的一部分。共识规则只关心“是否不可花费”,而不关心附带数据的具体大小。

    而对OP_RETURN附带数据的具体大小的限制,便属于节点策略。节点能做的也不少,因为节点自身可以决定怎么去处理拿到的交易数据。

    ● 上链前:在区块打包前对于这笔交易是否能在 P2P 网络里传播做限制。Bitcoin Core 以前就是对于大于 83 字节的 OP_RETURN 交易不去传播,但如果在新的区块里存在这类交易,因为符合共识规则,那么节点也会承认这笔交易有效而链不会分叉。

    ● 上链后,节点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自动丢弃 OP_RETURN 附带的数据,降低自身的存储开销。

    可能的影响与建议

    正面:可能增加矿工收入,支持比特币生态项目(如 Runes、Alkanes 和侧链)。

    负面:对普通 Bitcoin 用户的区块空间造成挤占。

    矿工态度不确定:一方面,区块空间竞争加剧可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矿池可能不喜欢,因为非标准交易打包的“独家服务”优势会减少。

    个人建议:

    如果 PR 通过但用户不喜欢,可以选择运行限制更严格的客户端(如 Bitcoin Knots)或旧版本。重新审视 Bitcoin Core 的角色(在安全补丁、节点策略和共识规则间权衡),并考虑选择更符合个人理念的客户端。

    参考链接:

    https://x.com/jeffrey_hu/status/1917491946609860991

    https://x.com/0x_Todd/status/1917889200684454340

    https://x.com/jeffrey_hu/status/1917970887917343184

  • BTCFi 已死?

    当然不是。事实上,BTCFi的时代甚至还未真正开始。

    最近,在各类会议和社交媒体上,关于BTCFi“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尤其是以Babylon为代表的一批BTCFi协议在Token发行表现不佳之后,这种情绪愈加高涨。

    虽然Babylon确实开创了一个新的叙事路径,但也暴露出不少结构性问题。其核心理念是将比特币作为底层资产,输出其“数字黄金”的安全性作为公共产品。从供给侧逻辑来看,这无可厚非,但除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关键在于:市场的真实需求在哪里?大型链往往不会采用(因为这会削弱它们自身原生Token的价值和角色),而小链虽然可能会选择,但其承接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支撑高估值。BTC安全性的价值捕捉如果只是这些altcoins, 不仅会持续带来这些altcoin的抛压,而且这个经济模型很难持续运转。

    而基于Babylon发行的LST虽然具备流动性优势,但其实际能够捕捉的价值有限。目前LST收益基本依赖于平台自身或第三方Token激励,缺乏真实、原生的BTC收益支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BTCFi赛道走不通。相反,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后,我们更应聚焦两个尚未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BTC原生的安全性,如何实现?从经济视角出发,原生BTC收益的来源和可持续性又该如何建立?

    比特币的“OP时刻”

    就像以太坊L2在Optimistic Rollup模型真正跑通后迎来了爆发,Bitcoin也同样需要自己的“OP时刻”。由于比特币脚本语言的限制,以及用户对原生安全性的极高要求,实现“真正原生”的L2安全性是BTCFi能否成立的第一根支柱。之前所谓的BTC L2之所以无法获得主流BTC社区的认可,BTCfi之所以发展不起来,这个技术问题是核心原因之一。

    目前市场上有两大技术路线可行:OP_CAT与BitVM2。

    OP_CAT尽管技术上合理,但需要修改BTC主网脚本指令集。考虑到这项变更触及比特币原教旨主义底线,其推进难度极高。另外,随着比特币被越来越多的公众、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乃至大国政府接受,若改变其底层逻辑,将可能导致其稳定性和信任度的严重下降。

    相比之下,BitVM2无需修改比特币协议,且结合OCP(Optimistic Challenge Process)模型,逻辑简洁、效能稳定。在解决经济模型的前提下,具备广泛落地的基础。

    小剧透:BitVM2技术的突破比预期来得更快,敬请期待我们的发布。我们相信,这就是比特币的“OP时刻”。

    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 (It’s the economy, stupid)

    但安全性不是全部,BTCFi真正的挑战还是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的本质是供需匹配:BTC能提供什么价值?这些价值能满足哪些现实需求?这个将提供的价值与需求匹配的过程,就是产生收益的过程。而且,除了收益本身,我们还必须同时关注收益的获取成本,确保其具备持续性而非一次性的激励。

    供给端来看,比特币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两点:

    其去中心化与强共识带来的安全性;作为主流加密资产的流动性价值。

    需求端来看,BTC持有者普遍希望资产“躺赚”。但无论资产体量大小,大家都希望BTC能创造更多收益。这个诉求十分强烈,且有广泛基础。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开发的产品,本身需要基于比特币原生的安全性,同时需要利用流动性带来的资金规模、效率、套利机会等。

    因此,建立在原生BTC安全性基础之上的L2,是BTCFi可持续发展的起点。结合ZK Rollup桥,BTC可以安全高效地引入二层进行经济活动。二层产生的交易量所带来的收益(如Gas费用),应部分返还给BTC持有者,作为他们提供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回报。

    如果二层的Gas费以BTC计价,这就构成了极其纯粹的“原生BTC收益”模型。在此之前,BTC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收益场景,除了CeFi中的资金费率。

    Babylon的模式,本质是收割第三方Token,并不原生,也不可持续。

    更进一步,要实现持续收益,还要有效控制L2的运营成本。

    ZK Rollup解决方案中,Sequencer、Prover、Challenger、Operator、Committee等角色各自承担不同职责,收益结构也不同。如何在保证激励机制的同时控制总体成本,将决定L2是否具备可持续运营能力。

    GOAT Network将很快发布新的《经济褐皮书》,详细阐述我们的解法,敬请期待。

    写在最后

    尽管市场仍处震荡期,但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终将脱颖而出。我们坚信,BTC L2与BTCFi的时代即将来临。

    基于BTC原生安全性的架构之上,我们预期将会出现更多、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精细化的BTCFi产品,满足广大BTC持有者对收益的不同需求。

    很高兴能与大家并肩前行,引领BTC L2和BTCFi的创新探索。

    LFGOAT!

  • 反撸愈演愈烈,聪明的撸毛人却依然月入上万

    「现在撸项目方还不如撸交易平台。」Arez 的撸毛工作室今年将 80% 的精力转向了交易平台套利。

    五一假期前,群里疯传的「注册 Coinbase 送 200U 空投」信息,也恰好印证了这种转向趋势。

    这轮周期是撸毛人被反撸的一个周期,大部分颗粒无收的撸毛工作室早已关门,大部分撸毛 KOL 也转型到了其他赛道,比如冰蛙这样的老撸毛 KOL,就转型成了「项目维权博主」。

    在这样的背景下,律动 BlockBeats 注意到一些嗅觉更灵敏的工作室早已调转了枪口:有人转战交易平台,在流动性外溢中精准狙击;有人回归传统打新,把港股市场变成新的提款机;还有人悄悄做起了卖水和基建的生意,赚起了更稳定的钱流。

    CEX:流动性外溢下的新猎场

    「现在的项目方,恨不得自己人把所有 Token 分完。」Arez 苦笑着说。

    在上一轮周期,工作室们习惯于围绕项目方打转——撸测试网、撸空投、撸社群活动。但随着整体市场流动性紧缩,为了保证上线后的控盘能力,同时节省有限的预算,项目方普遍采取了压缩社区额度的策略:空投奖励大幅缩水,散户能分到的 Token 比例一降再降。

    测试网和空投的标准黑箱化、奖励缩水,让普通撸毛者越来越难以获利。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大量小型工作室被淘汰出局,撸毛生态加速内卷。面对项目方撸毛渠道的枯竭,工作室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战场。

    「过去做项目很赚钱,但这个周期不一样了。」Arez 感叹,「现在很多项目方,其实是在给交易平台和做市商打工。哪还有肉分给外人?」

    交易平台依然掌握着最大的资金池和活跃用户。因此,交易平台,成了撸毛人们眼中的新目标。

    为了推动上币、推广新品、培养用户习惯,交易平台持续撒钱,释放大量激励。无论是 IDO 打新、交易量奖励,还是刷量套利,交易平台的流动性外溢成了新的机会洼地。这也为撸毛工作室们提供了新的狩猎场。

    钱包 IDO 打新

    「我们每次 Binance 钱包的 IDO,做 200 个账号是没有问题的」Arez 说。如果按每个账号 30 到 50 美元的利润计算,一场 IDO 下来,他们团队的收益,相当于国内白领半年的工资收入。

    不仅是 Arez,老张的工作室也在交易平台撸毛中找到了机会。

    早在 Worldcoin 时期,老张就积累了一批 KYC 资源,如今也顺势切入了交易平台的各类活动。

    通常,工作室会与 KYC 供应商、代刷平台等合作,形成一套分润机制:供应链提供身份资源,工作室负责批量操作,最后共同分配空投或新币套利的收益。

    以 Binance 钱包 Launchpool 为例,早期阶段的红利极其丰厚,一场活动下来每个账号可获利近 100 美元。但随着玩家数量激增,平台不断抬高门槛:比如一个月内钱包的交易量、引入 KYC 人脸识别、限制操作时间、Alpha 积分等等。

    图源:比特儿瓜

    「一开始我们主要用越南、菲律宾那边的 KYC 资源,成本比较低。」老张回忆。但随着 Binance 钱包打新加入了更复杂的刷脸验证和短时限操作,海外 KYC 资源变得越来越难以大规模应用。

    「所以现在,我们基本都是自己去谈 KYC 资源,不再依赖渠道商了。」老张说。

    图源:泵泵超人

    不过,即便有了更灵活的资源配置,Arez 也坦言,随着门槛不断提高、超募倍数屡创新高,撸一场 Launchpool 所需的筹备量和成本也水涨船高。

    「现在也卷起来了,僧多粥少,毕竟每一期利润都在减少。」他说。因此,工作室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机会,不再单纯依赖 IDO 打新一条路径。

    「平台推什么,我们就撸什么」

    「交易平台的奖励逻辑,本质是拿钱买数据。」Arez 总结道。

    除了 IDO 打新,交易平台为了推广新品,往往也会推出各类交易奖励或空投活动。通常集中在新产品上线初期,要求用户完成一定的交易量或存款量,奖励丰厚且发放迅速。

    「其实道理很简单,平台哪里缺交易量,哪里就有最大的活动补贴。」Arez 告诉律动 BlockBeats,他们内部有专人和接口盯着各大交易平台的公告变化,有任何机会都能快速捕捉到。

    为了精准踩中大毛,Arez 花了很多时间揣摩各大交易平台的战略风格。他把交易平台的竞争形势,比喻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割据争霸的局面。

    「每个平台就像一个诸侯国,国情不同,打法也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些小的战争中找到自己的机会。」Arez 笑着说,他举了一个团队内部常挂在嘴边的例子:「商鞅变法的时候要做立赏罚,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赏十金,因为没人去,赏金一涨再涨,涨到五十金,就有人上去扛拿到了赏金。」

    在他看来:Coinbase 近期大手笔推出 200U 注册空投,背后正是为了扶持其合约交易板块,补齐长期以来的短板;Bybit 大力推广支付卡功能,配套推出了一系列刷卡返现活动;还有 Gate 在推一些 meme 的新功能……「道理都是相通的,本质就和今天秦国变法赏十金、明天赵国变法赏五金是一样的。」

    「我的目标就是,我们是第一个去扛木头的人。」Arez 说。在新一轮交易平台竞争中,他更愿意做那个第一个试水、率先吃肉的人:「平台要推什么,你就撸什么,跟着平台吃肉。」

    当项目方的空投沦为黑箱游戏,交易平台却成为了新周期的「撒钱主力」:从 Binance Launchpool 的 IDO,到 Coinbase 合约赛道的真金白银,再到 Bybit 支付卡的流量争夺战,嗅觉灵敏的工作室早已调转了枪口。在这些交易平台的流动性外溢中,嗅觉灵敏的工作室们又一次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鱼多吃:低风险套利+撸空投

    除了参与活动和 IDO 打新,部分更细分的工作室已经在交易平台上探索出套利+撸空投的双重收益模式。Backpack 交易平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里也强烈推荐一下 Cookie 上周发布的采访文章——《Backpack+AI,代码小白也能脚本低风险赚钱》。文中采访了一位在 Backpack 平台做套利脚本的高玩 CJ,分享了许多实操性极强可以直接用的技巧和思路:

    比如将多种策略叠加使用,比如现货买入 SOL,同时在合约市场做空 SOL,再将现货提到链上参与流动性池(LP Farming)赚取手续费,顺便叠加不同平台的空投预期,实现一鱼多吃;再比如通过与 AI 助手(如 Cursor)对话,不断修正和优化逻辑,最终搭建出了一套自动化交易与交互的脚本体系,大幅提升了套利与撸空投的效率。

    在流动性外溢的交易平台上,通过交易套利顺便撸空投,已经成为新一代工作室的重要武器。特别是像 Backpack 这样既有发币预期、又能支持多策略套利的平台,更是成为了撸毛工作室必争之地。

    港股「小阳春」,工作室回归老本行

    除了在交易平台上寻找流动性外溢的机会,一部分反应更快的撸毛工作室,还把目光转向了港股打新。

    「既然币圈难撸了,不如去传统市场找肉吃。」Arez 告诉律动 BlockBeats,今年他们工作室开始专门设立了一个港股打新小组,专职负责港股的 IPO 申购项目。自 2024 年下半年,港股打新表现异常亮眼,迎来「小阳春」行情,已经成为不少撸毛工作室新的现金流来源。

    在这些新股中,蜜雪冰城和毛戈平的表现尤为突出:蜜雪冰城上市首日暴涨超 47%,中签一手净赚接近 1 万港元。毛戈平作为知名高端美妆品牌,上市后首日涨幅接近 58%,单个账户仅需 2880 港元本金即可申购 10 手,最终户均收益超 1.6 万港元。

    「港股打新我就看几个点:基本面好、市场热度高、大盘股、发行估值低、认购倍数高。胜率能在 70% 以上。」Arez 表示他们目前在港股打新的胜率和确定性,远远大于币圈项目。

    在币圈,现在的项目方空投标准本身也彻底「黑箱化」了,大多数项目不再公开任何标准,甚至在后台直接操控名单:自留地址比例大幅提升;标准模糊、打分体系私有化,普通撸毛者几乎完全失去可预期性;「在项目方后面喝汤」的成功率断崖式下降。甚至一部分资源型工作室凭借与项目方的私下关系:项目方直接定向分配空投标准给合作方;工作室按约定批量制作交互地址,保证交互数据达标;空投发放后按比例分账。但显然,这种机会只属于少数有资源、有关系链的玩家,普通工作室基本被排除在外。

    相比之下,港股打新似乎纯粹的多。

    与此同时和币圈的交易平台之间的竞争一样,香港券商也在大手笔抢客开户:耀才、华盛、老虎等券商推出「免佣金」优惠,还有转仓赠送股票,有的券商送 100 股腾讯控股,有的券商送巴菲特的重仓股西方石油……

    因此券商提供的打新融资杠杆也更高了,「过去券商给的杠杆是 10 倍,少数券商能给到 20 倍 30 倍,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券商能给到 50 倍甚至 100 倍的杠杆倍数」Arez 说道。

    (注:10 倍融资杠杆指的是,单账户打新成本压缩至原本的 1/10)

    卖「水」、租服务器,赚撸毛人的钱

    有大量的「撸毛玩家」,就有撸毛的生意可以做。

    随着项目方对 IP 来源、交互环境的审核越来越严格,使用泛滥的 IP(俗称千人骑 IP) 撸毛早已不再现实。大陆 IP 频繁被项目方屏蔽,海外 IP 成为一些项目交互的硬性要求;多号操作需要大量独立 IP,防止关联封号;节点类、挂机类项目(如 Nillion、Grass 等)对服务器稳定性及 IP 的纯净度要求极高。

    于是,专业的服务器和 IP 供应商应运而生。

    一个典型的服务器 IP 供应商的服务流程包括: 提供海外云服务器(如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AWS、Hetzner、腾讯云国际版等); 配置稳定独立 IP;预装好交互需要的基础环境(系统、钱包、脚本、工具包等);部分高端服务甚至提供节点优化、流量分发、脚本部署等定制方案。

    Byteplus.Pro 就是在做这样的业务,自从 Grass 项目之后,Byteplus.Pro 创始人 Miko 就注意到了这个小风口,带着 Web2 传统的服务器,IP,GPU 资源,开始了 Web3 的业务。

    「我们就是 Web3 基建商。」Miko 介绍道,「背后接的是字节跳动、腾讯云这些大厂资源。我们是它们的海外代理商,连 Tiktok 直播的官方节点线路都有。」

    对于撸毛工作室来说,与其自己搭建繁琐的环境,不如直接购买成套服务,既节省时间,也提高成功率。「我们就像撸毛赛道中的水电煤,任何行业和赛道都是需要我们这样的基建服务商来运转的。」正如创始人 Miko 所说。

    这个赛道的商业头脑高手们其实也「卷到下沉」,「卖水」(测试币)生意也是一个最直接的体现。

    过去,测试币主要由项目方免费发放,供用户进行测试交互。但到了今天,这一环节已经被高度商业化、正规化,卖水产业已经基本被成熟的产品挤占了。

    比如 gasdotzip、memebridgeb 这样的服务商,已经能够提供一站式购买测试币、跨链桥转移等服务,操作成熟,体系完备。

    除了这种成熟的「卖水」产品,在 Twitter 上搜索热门撸毛项目的时候,也总能看到一些个人的「卖水」推文,各个微信群中此类消息也常能看见。测试币本应是链上测试的一环,但如今,有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分清主网和测试网的区别。

    最典型的例子是 Monad,尽管主网还没有上线,但是测试网上已经有了大量的 NFT 资产,这些资产在 Magic Eden 上被极为广泛地交易,看上去和真实的主网资产已经没有什么分别。

    给人第一印象「一文不值」的测试币,其实却是一个套利机会,机会在币圈真的无处不在。

    这是新的周期,新的猎场和新的生存法则。

    撸毛的世界从来不缺聪明人。真正的差别,不在于环境好坏,而在于谁能在变化面前最快完成自我转型。

    在这一轮市场变化中,项目方收紧了空投,流动性转向了交易平台,传统套利路径被不断压缩。曾经靠着烧 Gas、刷交互就能稳赚空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新的周期里,真正能活下来的,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看清局势、主动适应的人。

    毕竟在币圈,生存和进化从来都是最顶级的能力。

  • Cygnus Instagram layer 的繁荣:是假联手,还是真崛起

    Cygnus Instagram Layer 初见成效:首月获取730万用户

    今年二月,Cygnus正式推出第一个Web3 Instagram App Layer,项目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自推出以来Cygnus 成功吸引了 730万用户,日活跃用户(DAU)突破 100万,标志着从零到大规模用户增长的成功。这些用户主要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等经济发达且Instagram高渗透率地区。Cygnus的Instagram Layer是Meta官方认证的技术服务商,并且通过AA抽象技术,直接让Instagram账号自动生成钱包,不再需要记助记词,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变身Web3玩家

    凭借Instagram 20亿用户的巨量用户基础与平台效应,上线一个月内,Cygnus总用户数翻了8倍,Cygnus生态网络整体钱包数量增长约8168%,Instagram的浏览量达9亿次,第一季度光用户总分红已超过1700万刀,同比增长了 21.43%。合作伙伴数量也扩展至 100家以上,反映出 37.14% 的增长。 Cygnus 携手 Instagram 已实现良好开局,为其生态的持续增长与长期扩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Web2主流社交媒体 + Web3 ,究竟是不是虚假的繁荣?

    Cygnus在过去一个月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增长,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曾广受瞩目的TON(The Open Network)。这一现象让人再次聚焦于“社交平台 + Web3”的融合:它是否真的能引领加密应用的大规模落地?抑或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找到真正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回顾TON生态的历程

    TON曾因与Telegram的深度绑定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高效的传播路径,TON生态快速积聚了大量流量,在短时间内引爆市场热度。然而,在表面繁荣之下,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其增长质量与生态可持续性的深层次讨论。TON的阶段性表现让人看到了“Web3+社交”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暴露出快速扩张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TON当前的调整期给我们的启示?

    TON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交易平台密集上线生态代币,TVL曾在数月内增长超过70倍,甚至一度成为业内最受关注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随着市场热度逐渐冷却,我们也观察到生态内活跃度的波动、用户粘性不足等问题开始显现。一方面,超高速的流量增长没有完全转化为用户留存与长期价值;另一方面,在复杂的市场与政策环境下,生态节奏也进入了调整期。这并非简单的“失败”,而是Web3社交应用在探索中的一次深度反思。

    Web3 + 社交:不是伪命题,而是值得长期投入的方向

    TON的阶段性挑战并不能否定Web3与社交融合的前景。相反,它提醒我们,想要实现真正的“Web3社交”,需要的不只是流量和关注度,更是长期机制的设计与生态的精细打磨。从用户质量、创作者参与度,到数据主权与激励模型,真正构建有深度、有价值的社交生态,才是这一赛道的核心命题。

    Cygnus在这一过程中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围绕创作者经济、轻量化应用和真实收益模型进行构建,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我们相信,Web3社交的价值并非短期爆发所能定义,而应以长期稳定与用户真实参与为衡量标准。

    Cygnus + Instagram是否是伪命题?

    相信从上述讨论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于社交平台 + Web3的结合仍持积极态度。不可否认的是,Web3与流量级社交平台的合作,确实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并有潜力打造出现象级的项目。然而,任何创新的突破都需避免短期流量驱动的过度依赖,并确保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那么,Cygnus与Instagram的强强联手,是否能够通过健康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保持目前的强劲势头,真正实现Web3与社交媒体结合的长远发展呢?

    Cygnus的透明数据

    所有人都可以在Dune上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Cygnus生态中的用户数量、交易量、以及用户收益情况等关键数据,这为投资人和市场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分析依据。所有人都可以轻松查看平台的活跃度、用户增长、代币流转等各类指标,避免了因虚假数据而导致的投资风险。

    这种透明的数据展示,不仅增强了Cygnus的公信力,还为其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投资人可以基于真实的数据做出更有依据的决策,而不是依赖项目方的片面信息,这无疑给Web3与社交结合的生态带来了更大的信任和可持续性。

    Source: Dune @alpha_hunter_0

    Cygnus拥有健康的发展速度与生态建设

    TON曾通过短期内大量吸引流量和频繁的上币操作,让市场在极短时间内爆发,但这种过度依赖流量的做法也带来了市场的过度透支。TON的上币频率过高,使得市场和投资者对其代币的预期过于膨胀。以下是TON的一些典型上币安现货的例子:

    5月16日:Notcoin上币安现货84天后:TON上币安现货13天后:DOGS上币安现货23天后:Catizen上币安现货13天后:Hamster Kombat上币安现货

    这种频繁的上币策略虽然短期内带来了大量流量,但也迅速耗尽了市场的活力和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市场最终回落,生态随之崩塌。频繁的上币导致了“流量透支”,使得这些代币和项目最终失去了价值支持。

    相较于TON,Cygnus的整体发展速度和路线图则显得更加健康和可持续。Cygnus非常注重生态建设,特别是在创作者经济和数据主权方面的深耕,避免了单纯依赖短期流量的风险。Cygnus的Instagram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晰且稳定的路线图:

    Cygnus Instagram层的发展路线图:

    InstaPlay Hub发布(2025年2月):以Cygnus InstaPlay Hub的快速增长为基础,利用AA技术自动生成与Instagram账户关联的Web3钱包,为主流用户提供无缝接入Web3的内容互动体验,同时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创作者经济与收益共享:用户可以支持Instagram创作者,创作者则通过区块链驱动的变现模式赚取奖励。数据主权与AI集成:赋能用户拥有并变现其社交数据,推动去中心化的AI模型,同时确保公平的价值分配。

    除了Instagram层的核心发展方向,Cygnus链的扩展路线图同样清晰且稳健:

    TGE(Token生成事件) – 第二季度Cygnus链主网升级 – 第三季度Cygnus TVL达到10亿美元 – 第三季度用户量突破1000万 – 第三季度200+生态项目发布 – 第三季度TPS突破10万 – 第三季度交易费用低于0.0004美元 – 第三季度

    这些明确的目标和健康的路线图确保了Cygnus在长期发展的道路上,能够稳定推进,而不会像TON那样仅依赖短期的市场热度和流量刺激。Cygnus的生态建设与市场策略,展示了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避免了TON式的生态透支,也为未来的Web3社交平台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

    Cygnus更加注重创作者经济与数据主权

    TON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频繁的上币和市场透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交平台与Web3融合所需的长期动力——创作者经济。TON的模式在某些方面过于依赖短期流量,未能充分关注用户的长期粘性和生态的深度发展,导致了活跃度下降和生态结构的脆弱。

    而Cygnus的发展战略则与之不同,它深知创作者经济和数据主权是未来Web3社交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Cygnus 的生态系统中,创作者不仅仅是平台内容的生产者,更是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Cygnus通过赋能创作者经济模式和重塑用户数据主权管理,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收益渠道,让他们能够分享平台带来的价值。与此同时,用户的社交数据也可以得到合理的回馈和分配,从而增强平台的长期活跃度和忠诚度。

    Cygnus在创作者经济和数据主权上的重视,不仅为其平台带来了一批稳定的创作者和用户群体,也确保了其生态能够避免TON所面临的类似困境。

    Account-Fi新赛道:社交行为转化为链上资产

    Cygnus的创新不仅体现在Web3 Instagram Layer本身,更是开创了Account-Fi新赛道,进一步将社交行为转化为链上可抵押资产。Account-Fi旨在将用户的社交行为——如点赞、发文、互动、收集NFT及参与创作者经济等——转化为可以进行信用评分、AI训练的数据,进而在Web3中生成真正的可抵押资产。这使得Cygnus不仅超越了社交平台,更是将每个用户的行为赋予金融价值,推动去中心化金融与创作者经济的深度融合。

    通过这一模型,Cygnus实现了Web2与Web3的无缝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空谈,而是通过可操作的技术和经济模型来支撑。每一次互动和创作行为都会生成链上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转化为奖励和信用评分,还能在市场中交易。Cygnus利用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验证机制保障平台透明性和数据安全。

    与许多依靠短期市场热度的项目不同,Cygnus的Account-Fi模型赋予了社交行为实质的金融价值,且通过去中心化验证与生态建设保证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每个用户的社交行为都不再是简单的互动,而是能够在区块链上流通、交易并获得奖励的资产。另外,与短期流量驱动的项目不同,Cygnus的Account-Fi模型赋予社交行为实际的金融价值,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用户带来真正的金融回报。

    Cygnus将与Instagram更加深度融合,共破圈,共发展

    未来,Cygnus将继续借助Instagram的特性,不断更新和创新内容,进一步推动创作者和用户的互动,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Cygnus也将持续发展期AccountFi赛道,赋予社交行为金融价值,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可抵押的资产,推动去中心化金融和创作者经济的深度融合。

    Cygnus计划通过广告与创作者支持机制的结合,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收益来源。品牌和商家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广告,而创作者通过与这些广告互动(比如展示广告、参与品牌合作等),获得相应的报酬。此外,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等互动方式支持创作者,还能通过参与广告活动、购买创作者推荐的商品等方式进一步激励创作者的创作动力。

    此外,Cygnus还将引入虚拟礼物等新颖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赠送虚拟物品、打赏等方式为创作者提供支持,而创作者根据收到的支持获得奖励。这种互动机制将大大增强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促进平台内容的增长与质量提升。

    通过这些创新的互动与奖励机制,Cygnus为创作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收益途径,使创作不再仅依赖内容消费,而是通过平台的多样化功能获得持续的经济回报。这种模式不仅为用户与创作者提供了更加稳固的经济支持,也进一步强化了Account-Fi的核心价值——将社交行为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

    综上所述,Cygnus不仅是连接用户和创作者的桥梁,它也是Web3的入口,通过与Instagram的深度融合,Cygnus推动了社交平台与Web3的融合。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创新与拓展,Cygnus有望成为Web3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创作者和品牌提供全新的价值交换空间,推动Web3的普及与深度融合。因此,Cygnus与Instagram的结合不仅仅是一个噱头,而是Web3社交平台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Cygnus TGE在即:开启Web3 × 主流社交媒体 × Account-Fi 的新时代

    Cygnus预计将在25年年中TGE,这将不仅标志着平台发展的新篇章,更意味着Web3、主流社交平台与Account-Fi赛道的正式汇合。与传统依赖短期流量驱动的项目不同,Cygnus始终坚持“用户为本”,专注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通过创新的生态设计、创作者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对用户数据价值的重新定义,Cygnus正构建一个健康、稳健、去中心化的Web3社交网络。

    作为平台的原生代币,$CYGNUS具备多种功能,涵盖支付、质押、治理与生态激励,并将成为Cygnus生态中连接用户行为与金融回报的关键价值承载体。无论是创作者经济还是社交资产化,$CYGNUS都将在推动用户价值释放和生态稳定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更重要的是,Cygnus不仅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完成了Web2向Web3的平滑过渡,更率先开启了Account-Fi这条全新的Web3赛道——通过链上化用户行为,赋予每一次互动、创作、社交关系以金融属性,让“行为本身”成为可交易、可抵押的资产。这不仅拓展了Web3的经济边界,也为社交网络注入了全新的信用逻辑和激励体系。

    总的来说,Cygnus与Instagram的结合并非虚假繁荣,而是对Web3社交模式的重新定义。随着TGE的临近,Cygnus将为更多用户、创作者与品牌提供新的参与方式与收益机制,推动Web3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深入融合,开启一个真正可持续、可衡量、可创造价值的新时代

  • 为什么说“Web3叙事”是加密货币最大的歧途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探讨过加密货币行业是如何逐渐偏离其最初愿景的 —— 过度重视基础设施创新,却忽视了实现财务主权所需的基础货币属性。这种偏离导致最终交付的技术成果与可持续的价值创造之间出现了脱节。

    然而,我尚未深入剖析的是,这个行业从根本上误判了哪些应用真正值得构建,这种误判正是加密领域当前困境的核心,也暗示着真正价值可能浮现的方向。

    应用层幻象

    加密货币行业的叙事经历了多个阶段,但始终贯穿着一个愿景 —— 打造超越金融的革命性应用。智能合约平台自诩为新型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设想价值将从应用层反哺至底层协议。这种叙事随着“胖协议理论”加速传播 —— 该理论认为,不同于互联网时代 TCP/IP 协议价值微薄而 Facebook 和谷歌却能攫取千亿价值,区块链协议将沉淀绝大部分价值。

    这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Layre 1 公链将通过培育多元应用生态来增值,就像苹果应用商店或微软 Windows 通过第三方软件创造价值一样。然而,根本性的误区却在于 ——加密货币行业试图将金融化强加于本不适用且难以创造真实价值的场景。

    与互联网可将人类的既有需求(商业、社交、娱乐)数字化不同,加密货币企图将金融机制注入本不需要或排斥金融化的场景。这一发展方向的预设前提是,从社交媒体到游戏再到身份管理,所有领域都能通过上链与金融化获益。

    可现实却截然不同:

    代币化社交应用普遍未能获得主流采用,用户参与主要依赖代币激励而非产品价值;

    游戏应用持续遭遇传统游戏社区抵制,玩家认为金融化机制会损害而非增强游戏体验;

    涉及代币经济学的身份与声誉系统,始终未能展现出超越传统方案的显著优势。

    这些问题并不能仅靠“我们尚处早期”来进行解释。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逻辑 ——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工具,而非终极目的。将社交互动或娱乐活动金融化,实际上误解了金融在社会中的核心职能。

    与游戏道具市场的本质区别

    需要特别解释的是,像《CS:GO》皮肤市场或热门游戏的道具内购系统看起来似乎可驳斥前文观点,但它们实际上却存在着本质区别。

    这些市场本质上只是游戏外围的可选装饰品或收藏品交易生态,而非对核心玩法的金融化改造。它们更接近周边商品或纪念品市场,并未改变游戏的基本运行逻辑。

    当加密游戏试图对核心玩法机制进行金融化改造 —— 使玩游戏直接等同于赚钱时 —— 它彻底改变了玩家体验,往往反而会破坏掉游戏最根本的乐趣。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围绕游戏构建市场,而在于将游戏行为本身转化为金融活动会扭曲其本质。

    区块链技术与”去信任”的本质区别

    加密货币讨论中常被混淆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区块链技术与去信任属性的差异,二者绝非同义词。

    区块链技术:是一套用于创建分布式、不可逆的共识账本的技术工具;

    去信任属性:特指无需依赖第三方中介即可执行交易的特性。

    去信任化需要付出明确代价 —— 包括效率损失、系统复杂性和资源消耗。这种成本必须获得合理补偿,而这种情况仅存在于特定领域。

    以迪拜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管理房产登记为例:他们主要利用了该技术的效率优势和透明度优势,而非去信任化。土地管理局仍是权威中心,区块链只是作为更高效的数据库。这一区分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这类系统的真实价值所在。

    核心结论在于,去信任化仅在少数领域具有实际价值。从产权登记到身份验证再到供应链管理,绝大多数场景本质上仍需依赖现实世界中的权威机构进行最终裁决或验证。将账本迁移到区块链并未改变这一本质 —— 它只是更换了管理记录的技术工具。

    成本效益分析

    这使得每个平台都必须进行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

    该平台是否会真正受益于去信任化?

    这种收益是否会超过实现去信任化所付出的成本损失?

    对于大多数非金融应用来说,至少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 要么它们并不真正需要去信任化(因为仍需外部权威保障),要么收益无法覆盖成本。

    这解释了为什么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采用主要聚焦于效率提升而非去信任化。当传统金融机构在以太坊上进行资产代币化(这一趋势正在增长)时,它们利用的是区块链网络的运营优势和新市场入口,同时保持传统的信任模式。区块链在这里是作为改进的基础设施,而非信任替代机制。

    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产生了一项矛盾。区块链最具价值的部分(技术本身)可以被广泛采用,却未必能为特定公链或代币创造价值。传统机构可以搭建私有链,或将公有链作为基础设施使用,同时牢牢掌控最核心的价值层——资产发行权与货币政策。

    行业适应性演进

    随着这一现实变得愈加清晰,我们正在见证一个自然的适应过程展开:

    技术采用跳过代币经济:传统机构只采用区块链技术,规避投机性代币体系,将其作为现有金融活动的升级版“管道”;

    效率优先于革命:焦点从颠覆现有系统转向渐进式的效率提升;

    价值迁移:价值主要流向具有明确效用的具体应用,而非底层基础设施代币;

    叙事进化:行业重新调整价值创造的叙事,以匹配技术进展。

    这实际上是好事。为什么要让活动促成者从价值创造者那里吸走所有价值呢?如果按照“胖协议理论”的预测,主要价值被 TCP/IP 而非其上的应用捕获,互联网的面貌将大不相同(几乎肯定会更糟)。行业并非失败了 —— 它只是终于面对了现实。技术本身是有价值的,且可能继续演进并与现有系统整合,但生态系统内的价值分配可能会与早期叙事所暗示的截然不同。

    错误根源:被遗忘的初心

    要理解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必须回到加密货币的起源。比特币最初并非作为通用计算平台或万物代币化的基础而出现,它诞生的使命非常明确 —— 作为货币体系对 2008 年金融危机和中心化货币政策失效的回应。

    比特币的核心理念从来不是”万物皆可上链”,而是”货币不应依赖可信中介”。

    随着行业发展,这个原始使命逐渐被淡化,最终被多数项目彻底抛弃。以太坊等项目虽然扩展了区块链的技术能力,却同时模糊了其核心定位。这导致生态系统出现诡异的分裂。

    比特币仍聚焦货币定位,但缺乏可编程性,无法实现基础转账之外的其他功能;

    智能合约平台提供了可编程性,却放弃了货币创新,转向了”万物上链”路线;

    这种分化或许是加密货币行业最严重的路线错误。行业没有在比特币的货币创新基础上构建更复杂的功能,而是转向将万物金融化 —— 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既误判了问题,也错选了解决方案。

    未来之路:回归货币本质

    在我看来,业界前进的方向在于将区块链大幅提升的技术能力与其最初的货币使命重新结合。不是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方案,而是专注于创造更好的货币。

    货币尤其适合区块链的原因包括:

    去信任化至关重要 —— 与多数需要外部强制力的应用不同,货币可完全在数字领域运行,仅靠代码即可执行规则;

    原生数字属性 —— 货币无需将数字记录映射到物理现实,可原生存在于数字环境;

    明确的价值主张 —— 移除货币体系中介能真正提升效率与自主权;

    与现有金融应用天然衔接 —— 最成功的加密应用(交易、借贷等)自然连接货币创新;

    最关键的是,货币本质上是无需深度交互的基础设施层。这正是加密货币本末倒置之处 —— 行业没有创造能与现有经济活动无缝整合的货币,反而试图围绕区块链重建所有经济活动。

    传统货币的力量恰恰在于这种”工具层”特性。企业接受美元无需理解美联储,出口商管理汇率风险不必重构整个业务,个人存储价值不需成为货币理论家。货币促进经济活动而不主宰经济活动。

    链上货币理应同理 —— 通过简单接口供链下企业使用,就像使用数字美元无需了解银行系统。企业、机构和个人可完全停留在链外,仅因特定优势使用区块链货币,正如现在用户使用传统银行系统却不必成为其组成部分。

    与其构建试图金融化万物的模糊概念“Web3”,行业更应专注打造更好的货币体系 —— 不仅是投机资产或通胀对冲,而是具备适应不同市场条件的完整货币机制。

    全球货币的格局变化更凸显这一方向的紧迫性。现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与地缘紧张局势,使世界对中立替代方案产生了真实需求。

    当前生态的悲剧不仅是资源错配,更是机遇错失。金融基础设施的渐进改进固然有价值,但相比解决货币本质问题的变革潜力,实属微不足道。

    加密货币的下一阶段进化,或许不在于继续扩展边界,而在于回归并实现其初始使命 —— 不是万能解决方案,而是作为可靠的基础货币设施,让其他建设无需深究其运作原理。

    这正是加密货币最初承诺的深刻创新 —— 不是将万物金融化,而是创造配得上作为全球经济无形基础设施的货币。一种能跨境跨机构无缝运作,同时保持主权性与稳定性的货币。一个赋能而非主宰、服务而非限制的基础设置,在进化过程中不干扰赋予其存在意义的人类活动。

  • 150 人创造 140 亿美元利润,Tether 是如何做到的

    2024 年,Tether 仅凭 150 名员工就创造了 140 亿美元的利润,相当于每位员工贡献了 9300 万美元。这一惊人的效率让许多人认为,Tether 可能是全球运营效率最高的公司。

    那么,这家稳定币公司是如何实现这一壮举的呢?

    Tether 去年创下了 140 亿美元的利润,超过了辉瑞、特斯拉和贝莱德。而这一切的实现,既没有依靠广告,也没有依赖大量员工,靠的仅仅是一款大家可能都没怎么留意的产品——稳定币 USDT 。

    如今,USDT 的流通量已达 1470 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稳定币,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稳定币。不仅如此,Tether 还在人工智能、私人通讯和神经技术等领域展开了雄心勃勃的探索。

    每当有人购买 USDT,Tether 便将收到的现金用于获得收益,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投资美国国债。

    2024 年,Tether 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七大买家,甚至超过了加拿大、台湾和挪威等国家。而且其增长速度仍在加快:去年 USDT 的总发行量达到 4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7%,而 2025 年第一季度 USDT 的用户增长了 13%。

    尽管 Tether 以往以低调著称,但随着美国监管环境向对其有利的方向转变,该公司如今开始更多地分享其未来愿景。

    稳定币本质上是以区块链为基础发行的数字美元,与美元按 1:1 的比例挂钩。它们为全球提供了有效获取美元的途径,既可以作为储蓄手段,也能显著提高资金流动的效率,尤其是在跨境支付方面。

    目前排名第二的稳定币是 Circle 的 USDC,其流通量为 620 亿美元,不到 USDT 的一半。USDC 更专注于支付合规和机构采用。与 USDT 在美元获取有限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同,USDC——最初由 Coinbase 和 Circle 联合推出——在美国市场更受欢迎。

    Tether 的 CEO 保罗·阿尔多伊诺(Paolo Ardoino)是一位 40 岁的意大利计算机科学家,自称是个“简单的人”,对竞争对手毫不在意。

    他在本月早些时候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他们并没有代表稳定币的真正用例。”

    在他看来,稳定币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经济不稳定国家的人们提供一种可靠且可实际使用的货币。比如阿根廷、土耳其和尼日利亚等国家的个人。这些地区因本币快速贬值,储蓄几乎变得不可能,因此迫切需要获取美元。

    尽管 USDT 的主要使用场景仍集中于新兴市场,保罗也在探索推出一款专门面向美国机构的本土稳定币。

    “这对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说会有多‘有趣’呢?”他在《福布斯》的采访中调侃道。

    Tether 业务中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其与美国传奇金融机构 Cantor Fitzgerald 的合作关系。几年前,当其他美国公司都不愿接触 Tether 时,Cantor 成了其银行合作伙伴。当时,Tether 因部分 USDT 背后的储备中包括中国企业债券而备受争议。

    尽管存在种种争议,Cantor 还是冒险与 Tether 建立了合作。最近,Cantor 以 6 亿美元购入了 Tether 5%的股份,这个估值显然是存在大幅折扣的。此举或许部分是为了感谢 Cantor 在早期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Cantor 的前主席兼 CEO 霍华德·鲁特尼克(Howard Lutnick)现任特朗普政府的商务部长。

    在最近的一次比特币会议上,针对外界对 Tether 的批评,鲁特尼克回应道:“他们说 Tether 是中国人拥有的。实际上它是 Giancarlo 拥有的,他是意大利人,这两者存在区别。”

    (注:Giancarlo 是 Tether 的首席财务官,拥有 Tether 约 47% 的股份。来源:Forbes)

    Tether 与 Cantor 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这笔优惠交易的背后原因是什么?——秘密在于 Cantor 的特殊身份:它是美国仅有的 24 家可以直接与美联储交易的一级交易商之一。

    从实际操作上看,这意味着如果大量用户试图将 USDT 兑换为美元,Tether 可以立即满足需求。因为作为一级交易商,Cantor 帮助美联储维持政府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这赋予了 Cantor 直接与美联储交易的渠道。当 Tether 需要现金时,Cantor 可以直接向美联储出售美国国债,无需延迟,也无需中间商。

    换句话说,Tether 通过全球最安全、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获得了即时获取美元的能力。这种“火力”是任何其他稳定币发行商都无法企及的。

    Tether 的强势地位并非偶然。2022 年,Tether 曾遭到 Sam Bankman-Fried 及其公司 FTX 的攻击。他们通过在短短两天内积累数十亿美元的 USDT 并抛售,试图引发类似银行挤兑的危机。最终,Tether 成功应对了高达 70 亿美元的赎回需求——相当于当时流通量的10%。

    Tether CEO 保罗·阿尔多伊诺(Paolo Ardoino)在最近的《OddLots》节目中指出,48 小时内的 10%挤兑足以让大多数金融机构破产,而 Tether 却“毫发无损”。

    从某种意义上讲,Tether 对美国国债利率的波动也有一定的抗性:通常,当利率下降时,经济活动会增加,这会推动 Tether 的存款和 USDT 流通量的增长(尽管收益率可能降低,但更多的资金仍能带来可观的收益)。而当利率上升时,Tether 则可以通过更高的储备收益率直接提升利润。

    尽管两者未必完全抵消,但这种结构性动态对 Tether 来说是一种优势。

    Tether 的批评者常常指责公司从未接受过正式审计,并猜测 USDT 可能被用于犯罪和洗钱。对此,保罗通常会举出一些案例,说明非法资金往往能够在银行、信用卡网络和支付处理器中未被察觉地流动,直到进入 Tether 系统才被标记和冻结。Tether 迄今已协助美国超过 400 次执法行动,并与来自 50 个国家的 230 个机构合作。

    保罗还认为,在南美和非洲等地区,Tether 实际上是美元化进程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些地区,“几乎看不到美国的存在,”他在《Odd Lots》节目中提到,“除了麦当劳。”

    “在这些地方,医院、学校、图书馆和机场都是由中国建设的,”保罗说道。他还提到,中国正推动一种以黄金为支撑的数字货币,用于支付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员工。这一举措如果成功,将威胁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并最终削弱美国的全球政治影响力。

    在非洲的村庄,Tether 正在建设一种带有太阳能电板的小型站点,供人们以每月 3 USDT 的价格租赁电池。在这些地区,电力资源极其稀缺,有 6 亿人无法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考虑到这些村庄的平均月薪约为 80 美元,这种 3 USDT 的订阅服务对当地居民来说非常划算。类似的举措也出现在南美洲,当地的小型商店已经开始接受 USDT 支付。这些渠道不仅成为 USDT 的基层分发机制(有利于 Tether 的业务增长),也在无形中推动了美元的全球影响力(对美国政府来说是个好消息)。

    Tether 的野心并不仅限于稳定币业务。公司还投资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比如 Northern Data,该中心拥有 24,000 个 GPU。此外,Tether 还在开发一个名为 Keet 的点对点(P2P)聊天应用。

    历史上,点对点应用的主要问题在于糟糕的用户体验,而 Tether 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正在寻找用户体验(UX)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希望实现与 WhatsApp 相同的用户体验——但完全是 P2P 的,”Tether 的 CEO 保罗·阿尔多伊诺(Paolo Ardoino)通过 Zoom 会议表示。支持 Keet 的 Holepunch 协议实际上是一个广泛适用的点对点标准,可用于构建多种去中心化系统。

    “如果我们能够突然间构建一系列应用——从社交媒体、消息传递到企业应用,不仅能将基础设施成本降低97%,还能提升隐私,并确保数据归属于它的真正用户,那会怎样?”

    此外,Tether 还开发了一个名为 Hadron 的平台,用于资产的代币化;推出了自托管的开源钱包;并投资了一家脑机接口公司。

    从员工数量来看,Tether 团队规模不大,仅有 150 人,但忠诚度却非常高。“当我们经历最艰难的时刻时,我的团队里没有一个人离开,”保罗在一次 Cantor 加密会议上提到。

    他部分将这一点归功于 Tether 曾主要雇佣来自新兴市场的人才。“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愿意为我们工作,因为他们看到我们确实在努力解决他们面临的真实问题,而不是那些富裕世界认为他们有的问题,”保罗解释道。

    保罗认为,Tether 是一家百年难遇的公司,因为它能够“将打造卓越技术与盈利需求分离开来”。换句话说,公司可以专注于创新(不局限于 USDT),而无需担忧短期盈利压力。由于 USDT 带来的丰厚收入,Tether 有能力开发“最疯狂的技术”,而无需急于从中获利。

    “我们将自己开发的技术作为分发层,用来支持我们的‘ golden goose(摇钱树)’—— USDT。我认为没有其他公司能做到这一点。”Tether CEO保罗·阿尔多伊诺(Paolo Ardoino)在采访中说道。

    “我们的技术越能赋能用户,我们的核心产品就越能取得成功。这与传统科技公司截然不同——它们为了卖出更多产品,往往需要将用户困在牢笼里。”

    Tether 故事中最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是,它的领导层始终未曾忘记加密货币的初心。“机构会为了一个基点 (0.01%)的利益背叛你,”保罗在 Odd Lots 节目中提到。这种态度曾是整个加密社区在行业初创时期的共识,但如今却逐渐被遗忘。将权力从剥削性的机构手中转移回个体,这正是加密货币诞生的初衷。

    有趣的是,如今加密领域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依然忠于这些最初的原则,而那些为了追逐金钱而背弃初心的人,却往往以失败告终,甚至锒铛入狱。同样罕见的是,一家如此赚钱的公司,居然能这样切实地帮助用户群体:那些在新兴市场中原本无法接触到稳定货币的人们。而这一切都源于保罗真诚的信念:“我希望 Tether 被视为……对世界的正面贡献。”

    谈及他对 Tether 的愿景,保罗说道:“过去 20 年对西方世界来说非常美好,但我不认为未来 10 到 15 年对西方世界会同样稳定。我们是一家稳定币公司……但或许我们更是‘稳定公司’。我们的技术旨在为社会带来稳定,这种稳定可以从货币开始。”

  • EMC Labs 4 月报告:前瞻性交易主导行情,超百亿美元流入,BTC 重返 94000 美元

    在3月报告中,我们提示“反者道之动”并指出“杀跌与恐慌已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Q2将迎来反转行情”。最终,4月BTC迎来猛烈反弹,单月劲升14.11%,收复“关税战”以来所有跌幅。

    主导全球金融市场走势的“对等关税战”在4月正式开打,对市场形成猛烈冲击,恐慌情绪飙升,资产价格大幅下修。但情绪释放之后,伴随特朗普“软化”及相对韧性的美国经济及就业数据的发布,抢筹资金涌入美股和加密市场。

    BTC先于美股调整,同步美股完成探底之后,在百亿抢筹资金驱动下涨势逼人。更重要的是经过2个多月的调整,筹码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内部状态更加稳定。

    标普500及加密市场市场已经全部收复“对等关税战”以来的所有跌幅。相对尚未收场的“关税战”和美国经济是否衰退的悬而未决,市场走势非常强劲,不断对各类最新信息完成定价。然而,市场要就此实现反转,仍需“关税战”步入第三阶段(达成协议)及美国经济数据的确认。中间,料将颇多波折。

    宏观金融:“对等关税战”预期交易引发市场剧烈修订

    在3月报告中我们提到,“新的交易判断框架在2月底初步确立,整个3月都围绕不断发布的各类经济、就业和利率数据输入这个判断框架后的产出进行”。4月则在此基础上继续演化,其中特朗普在“对等关税战”上的表态和行动的“软化”起到主要作用。叠加4月发布的经济和就业数据表现相对强劲,交易者弱化了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最终在月度修订行情告一段落之后,押注关税战不会导致经济衰退的前瞻性交易主导了市场走势。先跌后涨的纳指和BTC均录得月度正收益。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启动对等关税;4月3日对全球商品加征10%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财政部长贝森特强调与盟友合作对抗中国。

    4月3日至5日,美股恐慌性下跌,三大股指均跌破年线,标普500跌至2024年1月点数。特斯拉、英伟达等高估值股票被腰斩。长端和短端美债均大幅下跌,交易者抛售股票避入债市和欧股。周末,全美出现大规模抗议游行。

    4月7日周一,标普500 VIX指数突破60。市场抛售潮进入第二阶段,美债遭大举抛售。9日关税正式实施,2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超4%,11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接近4.6%。21日,抛售蔓延至汇市,美元指数跌至97.911,超过去年Carry Trade崩溃时的低点。纳指跌入技术性熊市。

    特朗普超出预期的“对等关税”、对金融市场下跌的漠视和中国政府的强硬反击,推动美国股债汇出现“三杀”的惨烈局面。这一局面引发了市场更大恐慌,来自企业和金融界的批评与抗议沸反盈天,而且动摇了市场的根本信心,特朗普被迫做出让步。

    首先,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暂停90天关税,以缓解与盟友的紧张关系并争取更多谈判时间。4月23日,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可能大幅削减对中国商品的104%高额关税,甚至减半以上,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期间,特朗普强调一直在与中国政府进行接触,但中国政府否认了这一点。

    黄金成为唯一赢家,自9日起迎来一轮强劲上涨,由2970美元/盎司最高升至3499.93(4月22日)。但自23日,消息称特朗普考虑削减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后,进入持续调整,及至月底跌至3288.54美元/盎司。但单月仍录得5.08%的大幅上涨。

    美股暂时在4月4日触底之后强劲反弹,23日特朗普“软化”之后反弹得以继续,及至本报告完成时间(5月2日)纳指和标普500已将关税战导致的跌幅完全收复。

    全月来看,纳指4月升0.85%,标普500跌0.76%,道琼斯跌3.17%,BTC劲升14.11%。

    在此过程中,虽然市场一度下注美联储会启动临时降息,并预计5月降息概率超过80%,但美联储始终保持了强硬态度,只在股债汇“三杀”之际再次强调如果就业市场出现意外将会出手干预市场,释放少许“鸽派”信息。

    4月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数据,得益于能源价格下跌,3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1%(季调后),为近五年来首次月度下降,低于市场预期0.1%的涨幅。年化CPI增长率从2月2.8%降至2.4%(未季调)。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环比增长0.1%(低于预期0.2%),年化增长2.8%,为2021年3月以来最低。

    4月30日,美国经济分析局发布第一季度初步估计,实际GDP年化季率下降0.3%,创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远低于2024年第四季度2.4%的增长率,也低于市场预期的0.4%(Dow Jones共识预测)或0.3%(华尔街日报4月12日调查中值)。

    5月2日,劳工统计局(BLS)发布4月非农就业报告,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7万,高于Dow Jones预期13.3万,但低于3月修正后的18.5万(2月和3月数据下修5.8万)。过去六个月平均每月新增19.3万个岗位,显示劳动力市场仍具韧性。4月失业率维持在4.187%(3月为4.152%),符合预期,劳动力参与率略有上升,表明市场相对稳健。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2%(低于预期0.3%),年化增长3.8%(低于预期3.9%),显示工资压力温和。

    通胀数据出现降温,且就业数据仍然强劲。这暂时降低了市场对于经济衰退的忧虑,叠加特朗普的“软化”,尽管关税战仍在第二阶段(“谈判”)艰难进行,但来自散户和主动型基金的资金启动前瞻性交易,大举买入推动美股强劲反弹。

    EMC Labs认为,中短期关税战所引发的恐慌已经得到相对充分的释放,而GDP数据表明至少现在美国经济仍未遭受较大破坏,加上特朗普团队似乎正在由“失控”回归“理性”,这是前瞻性资金敢于大举买入的原因。我们倾向于,2-4月的调整为连涨2年估值过高的美股在“关税战”冲击下的一次剧烈调整,对熊市的一次技术性试探,但还没有数据充分表明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目前美股估值得到一定下杀,但亦不便宜,市场定价已经相对充分,如果继续向上需要有更多条件支持,如 “关税战”进一步缓和,CPI进一步下降。而降息方面并不乐观,CME FedWatch显示 ,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已经延后至7月。在大幅反弹后,我们倾向于中性判断,需密切关注关税战进展及经济数据,如果出现经济恶化趋势出现,恐将再现下修。

    加密资产:稳固筹码结构+长期

    月初崩溃式下跌,月底已大幅反弹。4月BTC走势是“反向交易”的典范,在恐惧情绪中买入等待时态缓和时资产价格的迅速反弹。

    4月BTC开于82534.31美元,最低跌至74420.69美元,收于94182.54美元,全月上涨14.11%计11648.22美元,月振幅高达26.12%。

    全月走势呈先跌后涨,最低点出现在4月7日“黑色星期一”,及至“对等关税”正式实施之后,触底回升逐步上涨。以日内涨跌计算,30个交易日中上涨日远高于下跌日。

    技术上,BTC在联动美股的暴跌中3次回踩年线完成了长期趋势的确认,并在4月22日以6.82%的大涨强势突破200日线,重新回到“特朗普底”(特朗普获胜后所构筑的箱体结构)并逼近本轮牛市的“第一上升趋势线”(上图绿色点线)。

    相比美股,BTC走势非常强劲,这得益于价格回调在3月即已展开,长期持有者和大户群体的增持,以及政策与用例层面的利好支撑。

    自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后,美国多州持续推进各自的“比特币储备法案”。4月30日,亚利桑那州众议院通过了两项比特币储备法案,目前正等待州长签署。如法案生效,亚利桑那州将成为美国首个允许州财政持有比特币的州。亚利桑那州法案一旦正式生效,相信各州的推进速度亦会加快。

    BTC的用例拓展和价格上升正处于相互加强的持续反馈过程中。3-4月,特朗普关税战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再修订暂时打断了这一过程。但加密市场内部持币结构和市场运动保持完整和平稳,一旦恐慌情绪消退,BTC即会重拾升势。后市随关税战和宏观金融的潜在动荡,BTC价格仍会有波折,突破前高有待关税战尘埃落定且美国经济不至跌入衰退地步。

    筹码结构:长手、鲨鱼增持,长线买家扫货

    2024年10月4日,伴随资金凶猛涌入市场,长手群体启动了本轮周期的第二拨抛售。旺盛的资金流入在吸收抛压之后,继续将价格推升至接近11万美元。

    进入3月之后,伴随流动性丧失BTC价格大幅下跌,此后长手群体再次发挥“稳定器”作用,由抛售转为增持。

    此外持有量介于100-1000 枚BTC区间的大户群体之一——鲨鱼,亦于下跌过程中持续增持,并在4月下旬加速扫货,全月加仓超过8万枚,成为力挽狂澜的中坚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群体也是2024年10-12月BTC价格由7万美元拉升至10万美元区间的主要买家。基于这一群体在本周期扫货规模远超抛货规模的特性,可以判断这一群体的行为符合长期投资者特征,其对这一价格区间的认可有助于价格的稳定。

    在各方买家扫货之后,交易所BTC存量在4月减少了6万枚左右。

    2月下旬价格启动下跌,至4月底价格重新回到2月下旬的价格。伴随市场波动,筹码充分交换,对比1月31日和4月30日的来你上筹码分布,可以看到7.4-10万美元区间的筹码重心出现了显著下移,部分标价为10万美元以上的筹码下移至7.4-9.4万区间。

    过去两月的市场震荡,从筹码分布角度来看便是FOMO新入场的筹码在猛烈下跌中被迫抛售,而过去7.4-9.4区间筹码不足的情况得到了重新填补。据eMerge Engine数据显示,目前短手持仓已经脱离浮亏,而全链处于浮亏状态的BTC也跌至14%。恐慌和亏损引发的市场抛压已大为改善。

    资金:力挽狂澜,超百亿资金抢筹

    以月中为界,在“关税战”和宏观金融恐慌情绪压迫之下,上半月资金整体呈流出态势,但稳定币资金进入4月以来持续流入,及至月中伴随特朗普“软化”及美股企稳反弹,BTC Spot ETF通道资金亦开始抢筹,将BTC价格迅速推高至94000美元之上。

    以月度视角来看,二三月掌握短线定价权的ETF通道资金呈流出态势推动BTC价格下行,而四月整体资金流入高达84亿美元,成为本周期以来的第六大流入月。

    如上统计并未包含Strategy公司的加仓数据,据其公告,Strategy公司在4月通过募资进行了3次加仓,总计购入25370枚BTC,投入超22亿美元。如是,4月全市场流入资金规模超过百亿美元。

    BTC的价格走势是资金流入流出的市场呈现。目前可统计的资金流入分三类,一类是BTC Spot ETF通道资金,往往跟随美股波动;一类是Strategy公司的募资,其流入持续性较好;一类是稳定币通道资金,亦即场内资金,自2023年10月呈流入以来,仅有一个月净流出,其他月份均呈正流入(稳定币资金并非全部流入加密市场)。

    虽然2-4月,加密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技术上一度跌入熊市,但综合资金和长手派筹趋势分析,我们认为市场周期依然运行于上升期亦即牛市。EMC Labs认为,在调整后,筹码重回长手和大户群体,此次下修调整有助于筹码结构的加固,待到关税战冲击逐步消退,市场交易热情复燃,BTC价格将大概率再次向上突破。

    结语

    3月报告中,我们指出“经历一季度的疾风骤雨,第二个季度前景仍然不够明朗,但可能最痛苦的时刻已经过去,待到华府和美联储恢复到理性博弈状态,市场应该便可回到自身运行规律中去”。

    4月,市场表现初步证明了这一判断,背后是特朗普“软化”和美国经济数据的相对坚挺。

    经过数月的市场调整和筹码再分配,加密市场内部更加稳固,长手持有更多筹码,短手浮亏压力消除,且浮盈尚未出现,仅有14%的比特币处于浮亏状态。这种内部状态为市场上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但市场外部尤其是“对等关税战”的不确定性非常之大,此外“对等关税战”可能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与通胀再上行,可能会引发美股估值再次下修,以及美联储降息的再延后。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市场走势是动态条件下交易各方动态博弈的合力结果。我们对BTC下半年及长期走势充满信心,但需警惕“对等关税战”对资金、情绪和全球经济的不可预测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