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uperus

  • 牛回速归?4 张图看懂链上数据趋势

    比特币价格今日再次突破9.4万美元,山寨币随之普涨。这一波行情背后,链上数据是否已释放牛市信号?通过解析交易量、钱包地址及持币分布等关键指标,我们可以从底层逻辑透视市场趋势。

    究竟是机构主导的一时波动,还是属于链上巨鲸潜伏下的未来狂欢?

    交易量与市场热度

    根据bitsCrunch数据,在过去24小时内,全网交易量达到399亿美元,交易笔数突破720万次,参与交易的独立地址数303万,涉及1.38万种代币。自2023年7月起,交易量从底部2M持续攀升至10M,尤其在2024年4月后增速加快,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强。虽然今年3月份链上交易笔数大幅下降,但总体上呈现短期上升趋势。

    交易者结构

    交易者趋势图表揭示了自2023年以来的链上交易者数量波动。根据bitsCrunch数据,2023年10月,交易者数量一度跌至2M以下,但2024年下半年快速反弹至8M,并在2025年1月维持在相对高点。这一变化与市场周期的“复苏-爆发”阶段高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交易者数量的增长并非线性,每逢季度中(如5月、8月)均出现短期回调。从图中也可以看到爆炸性新闻对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情绪的阶段性调整。然而,当前3.03M的日活交易者数还处于相对低点,只有峰值时期的三分之一,需要进一步观察。

    链上代币持仓分布

    在上述的交易者中,bitsCrunch 根据不同的持仓数额对钱包地址进一步分类。目前,持有超1亿美元资产的“Mega Whale”钱包数量有1052个,而散户(Shrimp,<1万美元)钱包数量虽然占据绝对多数,大约214M个,但总体金额远不如巨鲸持仓。这种“二八分化”在金融市场尤为典型——巨鲸往往率先入场吸筹,随后中小资金跟进推高资产价格。值得注意的是,“Dolphin”(1M-10M)和“Fish”(10K-100K)层级的钱包数量也为市场流动性提供关键支撑。

    代币生态

    由上图可见,Polygon链上交易相对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其日交易稳定在4K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根据bitsCrunch 以太坊链上数据,在2025年初,以太坊上链上行为已出现了大幅下跌,而价格上的反映则更为滞后。随着更多的Layer1推出,以太坊生态的活跃度的降低或重构市场格局。

    结语

    虽然比特币重回9万,很多山寨涨幅可观,但当前市场下链上交易量还未回到相对活跃的水平。随着2025年的新闻政策和监管并行,链上交易者结构也更为多元化,巨鲸与散户同步活跃。即使新的热点和赛道,投资者仍需关注数据边际变化,在狂热市场中保持理性,以及注意跟踪巨鲸行动,避免由于资金分布的高度集中可能导致的短期抛压。

  • 大盘回暖,如何埋伏优质山寨币?BONK 的成功故事为你揭示投资秘诀

    一、引言:市场回暖,山寨币迎来投资良机

    最近,随着比特币的突破,整个加密市场情绪回暖。BTC 再次突破关键阻力位,市场似乎逐渐恢复了信心。虽然比特币一直占据市场焦点,但不少人忽略了山寨币的潜力。历史上,山寨币的爆发总是滞后于比特币的涨势,当市场开始升温,正是低风险埋伏山寨币的好时机。那么,在成千上万的山寨币中,如何才能选出那些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项目呢?今天,我们就从 CZ 的投资哲学出发,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聊一聊如何在山寨币市场中找到稳健的投资机会。

    二、CZ 的山寨币投资哲学:做你喜欢的事,保持韧性

    在最近香港的 Web3 大会中,CZ 与 Tron 创始人 Justin Sun 深入交流,谈到了他对 Meme 币和山寨币的看法。CZ 强调,真正能成功的项目是那些“真正在建设”的团队,而不是依赖短期炒作的项目。在他看来,投资山寨币时,最重要的几点就是:

    真实的用户群体:项目要有真正的活跃用户,而不是仅仅依靠空洞的市场炒作。

    持续的收入和盈利模式:一个项目只有通过实际收入来支撑代币价格,才能长期稳定。

    长期价值的建设:一个项目的价值,不是靠短期的炒作,而是靠它对用户的持续价值和产品的不断迭代。

    团队的韧性与坚持: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的坚持与不懈努力至关重要。

    总结 CZ 的投资理念: 在投资山寨币时,要选择那些有用户、有收入、有团队的项目,尤其是那些能“做自己热爱的事,长期坚持”的团队。

    三、BONK:符合 CZ 投资哲学的 Meme 币案例

    通过匹配CZ 所强调的几个标准,BONK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契合这些标准的绝佳选择。它诞生之初是作为一个Solana生态的Meme 币出现,但它背后的强大基本面和持续的社区建设,让它超越了大多数单纯依靠情绪波动的项目。

    1. 社区驱动与共治机制

    BONK 在其社区治理中采用了去中心化治理的模式,每一次大规模的代币销毁活动,都需要社区成员投票决定。这不仅让BONK保持了加密原生的去中心化治理的精神,也让社区成员真正参与到项目的未来发展中。正如 CZ 所说,真正的价值来源于社区的支持和参与,而不仅仅是短期的炒作和投机。

    2. 强大的基本面支撑

    BONK 在 Solana 生态中排名第三,拥有接近 100 万链上活跃用户。除了庞大的用户基础,BONK 还通过 BONKbot、BONKSwap、BONKRewards, BONKLive, Exchange Art 等核心产品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这些产品不仅为BONK的生态提供了持续的现金流,还帮助增强了代币的稀缺性和价值,推动了它的市场表现。

    3. Web2 IP 和持续的内容输出

    BONK 不仅仅依靠 Meme 文化的短期热度,它还与强大的 Web2 IP 相结合,例如已经发布的 BONK 动画系列,以及与 Borussia Dortmund (德国足球队) 合作推出的教育平台 SBC25。这些内容输出不仅增强了BONK的品牌影响力,也扩大了它的用户基础,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积极的机构合作

    BONK与多个知名交易所(如 Binance、OKX、HTX, Coinbase 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被纳入了 CF 基准指数 和 Coindesk 指数,这为它带来了更多的机构关注和市场认可。而且,BONK 已经接入了 Solana Pay,支持美国 10 万家商户的线下支付,成为首个实现规模化商用的 Meme 币。

    5. 团队的坚持与长远规划

    BONK 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团队的坚持与不断创新的结果。尽管市场经历了多次波动,BONK 仍然在其生态系统中推出新产品,持续推动项目的发展。这正符合 CZ 提到的“坚持与耐心”的投资哲学,团队能否坚持下来,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未来。

    四、结论:如何在回暖的市场中选择稳健的山寨币

    随着市场的回暖,选择优质山寨币的机会逐渐增多。但记住,单纯依赖短期炒作的项目无法带来长期的稳定收益。要真正抓住投资机会,必须关注那些具备真实用户、盈利能力、团队韧性和长期价值的项目。或许,BONK 正是符合这些标准的成功案例,它通过强大的社区驱动、稳定的基本面、持续的内容输出和机构合作,展示了出色的长期发展潜力。

    在市场回暖之际,投资者需要回归基本面,选择那些能够在未来继续创造价值的项目。正如 CZ 所说,“做自己热爱的事,坚持不懈,理解基本面”,这才是投资山寨币的正确路径。选择像 BONK 这样有潜力的项目,不仅能让你在牛市中获得稳健的收益,还能实现长期的价值增长。

    投资建议: 在选择山寨币时,务必关注项目的基本面、团队的长期坚持以及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选择这些有潜力的项目,投资者可以实现稳健的收益。

  • 新 Launchpad 上线,auto.fun 能否为 ai16z 续命?

    千呼万唤始出来,上周末,ELIZA 生态 Launchpad 平台 auto.fun 宣布正式上线,此外ai16z 创始人 Shaw 也在 X 平台不停地宣传 auto.fun。那么,伴随着今晨行情的回暖,ai16z 价格能否借助 auto.fun 续命,甚至强势上涨,迎来“第二春”呢?

    下面,Odaily星球日报带大家了解 Launchpad 平台 auto.fun、平台首发代币价格表现以及社区情绪。

    项目简介:原生代币是 ai16z

    新Launchpad上线,auto.fun能否为ai16z续命?

    auto.fun 为 ai16z 生态项目,是一个社区型的开源、无代码的 Launchpad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跨社交媒体平台、DeFi 应用程序和其他 Web3 服务执行任务的自主 AI 代理。

    Eliza Labs 表示为了在经济层面上支持 AI Agent 发展而开发 auto.fun,而 auto.fun 将不同于普通的代币发射平台,采用了一种比以往发射平台更公平的代币模型,结合了绑定曲线和公平发行原则,其将带来的叙事层面上的变化。此外,创作者可以自主领取内容创作与代币发行所产生的费用,社区则可协作发起内容或基于其他平台创建 CTO 代币,该平台强调“反炒作”与“纯乐趣”,旨在打造一个去中心化、透明且真正属于创作者和社区的内容与代币发布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ai16z 创始人 Shaw 此前在 X 平台上发文表示,auto.fun 的原生代币是 ai16z。

    网站多次宕机,且功能并无新意

    对于各大 AI Agent 社区期待已久 ai16z 自家的 Launchpad平台 auto.fun,自上周末上线以来,不但没有在社交媒体中看出产品体验热度、速通代币以及 ai16z 代币质押功能,反倒网站出现多次宕机情况,甚至今日上午又一次宕机。

    发币功能无明显创新

    auto.fun 提供的发币功能在逻辑和玩法上大致沿用了 Pump.fun 等平台的成熟模式,无论是创建流程、代币发布方式还是整体用户体验,都未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化。整体来看,更像是对既有模型的“平移复刻”,而非在产品机制上进行真正的突破。

    平台虽然额外推出了一个“聊天室”功能,根据用户持有的代币数量(如1k、10k、100k、1M)划分不同的专属聊天区,试图打造某种社群归属感,但目前并未出现具备高度共识和粘性的金狗项目,导致这一“微创新”缺乏实际意义。此外,auto.fun 自带的 Swap 功能也因缺乏透明的激励机制说明(如是否有交易奖励或返佣机制),未能在社区中引发讨论或形成使用热潮,存在“工具孤岛化”的问题。

    排版混乱且并未出现“金狗”

    “平台发行的一堆项目中没一个能拿得出手”。由于官网对已发代币的展现形式混乱,第一次进入该平台的用户根本找不到当下哪个项目热度高,也找不到值得参与的平台龙一、龙二项目。

    此外,根据社区成员对 auto.fun 数据分析(分析网站:https://autofun-iota.vercel.app/),平台共发行 576 个项目,当下市值最高的代币市值仅有 2.8 万美元,其他绝大部分项目甚至市值不足 1 万美元,可谓是冷淡。

    新Launchpad上线,auto.fun能否为ai16z续命?

    ai16z短线上涨或仅因市场反弹,基本面未见实质利好

    随着 BTC 今日强势反弹,市场情绪明显回暖,AI Agent 板块作为近期的热门题材也随之走强。其中,ai16z 表现尤为突出,今早价格一度冲高至 0.19 美元,目前暂报 0.18 美元,24小时涨幅超过30%。这种走势更像是市场回暖带来的强势山寨板块反弹,而非ai16z基本面出现积极变化所致。

    新Launchpad上线,auto.fun能否为ai16z续命?

    从目前 auto.fun 平台所发行的代币表现来看,整体市场反应平淡,未能为 ai16z 生态注入实质性的增量价值,反而因内容和玩法高度同质化,引发部分社区用户的质疑与负面反馈。因此,ai16z 代币价格是否能真正迎来“第二春”,还需取决于 auto.fun 后续是否推出具备实际效用的功能,例如 ai16z 代币的质押机制,或是由 Shaw 带来的 Eliza v2 等更具想象空间的生态升级。

  • 加密行情或迎来趋势反转,从短期资金面捕捉投资机会

    一、宏观与加密大盘逐步改善

    1、关税缓和迹象

    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短期直接情绪冲击和避险交易缓和,目前市场波动性下降。特朗普于当地时间周二(4月22日)在公开场合发表了讲话,承认美国目前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这标志着特朗普在其标志性的关税政策上态度已出现缓和。

    2、利率宽松预期

    当前CME利率期货隐含6月开始降息,年内共降息3次。届时可能给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

  • a16z CSX 领投 600 万美元,一文读懂去中心化 AI 数据项目 ORO AI | CryptoSeed

    近日,私有数据AI项目ORO AI宣布完成6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a16z Crypto (CSX)和Delphi Ventures领投,Ocular VC、Orange DAO、NEAR Protocol和0G Labs参投。

    众所周知,CSX是a16z crypto专为早期区块链与加密技术初创企业打造的加速计划,CSX 04于4月初启动第四个Crypto Startup Accelerator计划的队列,并表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入选公司的创始人将从a16z crypto的投资和运营团队获得第一手的指导和支持,a16z CSX还承诺将向每家入选公司投资至少500,000美元,而去中心化AI平台ORO AI正是其中的一家。

    那么,去中心化AI平台ORO AI究竟是凭借什么在流动性贫瘠的当下得到顶级投资机构a16z crypto的青睐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ORO AI是什么?

    ORO AI是一个去中心化的AI平台,旨在为高级AI模型解锁优质、私密的数据,其创始团队成员来自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Scale AI、Replit、Salesforce、Google DeepMind、Amazon AI和Binance。

    目前,大多数AI模型依赖于公共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缺乏深度和多样性,难以训练出真正智能的AI。而ORO AI正是看到了这一痛点,提出了利用私有数据提升AI模型质量的创新解决方案。ORO AI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和隐私保护协议,让个人能够安全地贡献自己的私有数据,并在AI模型训练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回报。

    项目机制: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

    私有数据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具有高度个人化和敏感性的数据,而这些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和深度信号,能够显著提升AI模型的性能。然而,由于隐私和安全问题,这些数据一直未被有效利用。

    ORO AI的诞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利用解决方案。

    实际上,ORO AI的项目机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数据共享应用程序和隐私保护区块链协议。

    数据共享应用程序

    ORO AI的数据共享应用程序是一款游戏化的应用,用户可以在其中连接自己的账户(如社交媒体、金融、健康等),并完成有趣的挑战,即“任务”。这些任务会收集AI公司所需的具体数据,如用户的健康数据、消费习惯、社交行为等。

    每当用户的数据帮助AI变得更智能时,他们都会因其贡献而获得直接的经济回报。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任务,贡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数据。而ORO AI也通过这种游戏化的设计,让数据贡献过程变得有趣且富有成就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参与度。

    隐私保护区块链协议

    为了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ORO AI采用了先进的隐私保护技术,如数字保险库、zkTLS和安全计算环境,让人工智能能够在安全保险库中学习用户的数据,而无需直接查看用户的私人数据。

    具体来说,ORO AI的区块链协议使用加密技术将用户数据存储在安全保险库中,AI模型只能通过特定的接口访问这些数据的加密形式。在训练过程中,AI模型只能获取数据的统计特征或模型权重更新,而无法获取原始数据。

    此外,ORO AI的区块链将保存数据贡献和奖励的公开记录,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以确保用户数据能获得公平报酬。

    那么,作为用户又该如何参与ORO呢?

    用户可以通过完成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的数据收集活动,比如完成特定任务,或者关联用户社交账户,进行数据贡献。而每次数据贡献都会获得ORO积分,这些积分能帮用户解锁“巨大价值”。

    据官方数据披露,目前已有350,000多人加入了ORO的waitlist,其早期用户主要为远程工作者以及加密货币原生贡献者。

    为了确保早期的用户体验,ORO已经暂时关闭waitlist的名单登记。

    目前,ORO AI的官方X关注量为2.4万,整体项目仍在初期阶段。随着本轮600万美元融资的披露,ORO AI入围rootdata每日热度榜前十。

    a16z crypto的合伙人Elizabeth Harkavy也在其个人推特上,公开分享了与ORO的合作,表示看好ORO对私有数据的保护,将其称之为未来的杀手级应用,并认为ORO“将赋予用户对设备上私有、安全数据的控制权,并直接将数据的实际价值回馈给用户”,而这也是a16z crypto选择投资的理由。

    正如Elizabeth Harkavy所说,我们正处于AI发展的一个重大十字路口,私有数据是开发者构建全新应用程序以及更精准地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最大差距。

    ORO AI能否为私有数据的价值释放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成为下一波杀手级应用?

  • 拆解 Vitalik 用 RISC-V 重构以太坊执行层的战略野心

    有朋友问我如何看 Vitalik Buterin 提出用开源的 RISC-V 指令集架构替换以太坊虚拟机 EVM 字节码的激进方案?本质上,就是以太坊正酝酿一场以 ZK 技术为主导深层次的技术变革。来,我来梳理下背后的战略逻辑:

    1)首先,Vitalik 提出将 EVM 替换为 RISC-V 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早在提出 Rollup-Centric 扩容战略时,他就已经暗示过类似思路:让符合条件的 layer2 都可以成为主网的执行层,而 EVM 从协议层降级为「编内」Rollup 执行客户端功能层,成为众多 AltVM 之一。

    这一转变的实现关键在于 RISC-V 作为更底层、更通用的指令集架构,能够为 zkVM 提供统一的「硬件」基础,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执行环境能在同一框架下高效运行。而这一架构变革必须建立在以太坊完成底层 SNARKs 化部署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当 ZK 技术能够大规模应用于状态验证时,这种模块化的执行层架构才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效率提升。

    2)老实说,以太坊的这一战略调整乍看有「破釜沉舟、回炉再造」的魄力,但深层次剖析,执行层的可替代性其实是以太坊这类老牌强共识公链的必经之路。面对 Solana、Sui 等新锐公链凭借极致 TPS 形成的技术冲击,以及大量 EVM 兼容链的市场分流,以太坊选择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因为,纯技术指标对比下,以太坊的 TPS 确实难以与 Solana、Sui 等新公链抗衡,但在三难困境中,以太坊始终坚守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这两大核心价值,同时维系着无可匹敌的生态繁荣度和开发者群体。

    若以太坊尝试用 RISC-V 这一开源指令集架构来提升执行层效率,特别是在 ZK 证明方面预期可带来 50-100 倍的性能飞跃,这种在不牺牲根基的前提下迭代执行层的策略,既保留了以太坊的核心优势,又直面解决其主要短板,何乐而不为?

    3)不过为新提案兴奋喝彩之余要明白,EVM 向 RISC-V 的转型绝非一蹴而就的工程。从技术实现路径看,这一变革很可能需要等到 ZK-SNARKs 技术实现规模化部署后才能全面推进。

    相较于过去几年以太坊核心层面的重大升级(如从 PoW 到 PoS 的共识层升级),理想情况下,整个过程需要严谨设计,广泛测试和强大社区支持,估计至少需要 2-3 年的周期。

    然而,Vitalik 在提案中强调了向后兼容性,或许现有 EVM 合约将通过 RISC-V 解释器运行或并行支持机制继续存在,这对于减轻开发者和用户的过渡成本至关重要。这种渐进式变革策略,也是以太坊作为安全去中心化老公链必然要具备的稳健战略迭代风格。

    在我看来,Vitalik 提出 RISC-V 替换 EVM 的提案,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架构调整,而是以太坊面对高性能公链竞争的主动应对革新策略。这一提案与以太坊路线图中的 Verge、Purge 等升级紧密相关,本质都是围绕底层 SNARKs 化展开,目标是建立更高效、更灵活的执行环境,以支撑未来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之前, @drakefjustin 透露以太坊基金会将向 zkVMs 项目投资数千万美元,毫无疑问,zkVM 确实是以太坊未来的核心叙事之一,以太坊试图构建的并非仅是更高效的执行层,而是一个能够兼容多种虚拟机的模块化架构。这次 RISC-V 替换 EVM 的讨论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 Base 正在“窃取”以太坊的 GDP 吗?

    渣打银行上月发布题为《以太坊的中年危机》的报告引发热议。该报告估算 Base 导致以太坊市值蒸发 500 亿美元并「夺走 GDP」,因此将 ETH 年终目标价从 1 万美元下调至 4000 美元。这引出一个核心问题:渣打是否在 L2「J 曲线」底部误判了 ETH?还是结构性衰退确将持续?

    本文,我们将重新审视渣打银行的结论,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1、Base 与以太坊的「合伙关系」

    假设你是以太坊,我是 Base。我们都在为 web3 构建关键基础设施。某天我向你提议:与其另建 L1 竞争,何不携手合作?

    作为 Base,我的合作需求是:

    · 共享以太坊安全性与结算层(自建验证者成本过高)

    · 建立原生跨链桥接入以太坊用户与资产

    · 共享流动性与开发者生态

    · 降低运营成本

    · 兼容 EVM 及周边基础设施

    作为以太坊,你希望:

    · 通过 Coinbase 渠道获取新用户

    · 提升 ETH 需求(交易与链上服务)

    · 获得企业级客户反馈

    · 为验证者创造手续费收入

    · 提升吞吐量与用户体验

    双方形成 1+1>3 的协同效应。如今两年过去,让我们用链上数据验证成果。

    2、Base 经济与链上数据

    用户费用

    自成立以来,Base 已累计产生 2480 万美元基础费用和 8190 万美元优先费用。2024 年,Base 收入(7400 万美元)占 Coinbase 全年总收入的 1.1%。

    Base 是当前增长最快、盈利最大的以太坊 L2,比其最大竞争对手 Arbitrum 晚两年推出。

    Base GDP

    Base 的链上应用累计产生 7.68 亿美元费用(累计「GDP」),主要贡献者包括 Uniswap、Aerodrome 等 DeFi 协议。

    「GDP」衡量终端用户为使用链上应用支付的费用(不含 gas 费)。

    日均新增地址

    过去 30 天,Base 日均新增 41.2 万地址。自 2023 年 8 月推出以来,Base 已累计已吸引 1.55 亿地址交互。Base 正在为以太坊生态导流新用户。

    Base 桥接 ETH

    目前 Base 链上存有 191.7 万枚 ETH(含 LST),占流通量的 1.6%,创造了 ETH 新需求。

    日均桥接资产

    通过原生跨链桥,每日有 0.5-2 亿美元资产在 L1/L2 间流动(ETH 占比 80%)。过去 30 天里,有 5.03 亿美元资产从 Base 流回以太坊。过去 90 天有 30 亿美元资产从 Base 流回以太坊,印证以太坊仍是跨链枢纽。

    稳定币供应

    Base 链上稳定币存量达 42 亿美元(USDC 占 91%),总锁仓价值 99 亿美元,其中 60 亿为原生资产,33 亿来自以太坊跨链。这为以太坊创造了更多应用场景。

    Base 目前的估值为 99 亿美元。其中 60 亿美元是「原生」资产,也就是说这些资产是在 Base 发行的。33 亿美元是「canonical」资产,意味着这些资产是从以太坊桥接过来的。6 亿美元被认为是「外部」资产,这意味着这些资产是从其他链条上桥接过来的。

    同样,Base 通过原生代币化资产创造了对 ETH 的净新需求。

    总之,Base 在不到两年内借助以太坊:

    • 成为最大且增长最快的 L2,赚取 1.06 亿美元用户费用。

    • 为以太坊引入 1.57 亿新地址(含部分 L1 用户迁移)。

    • 构建产生 7.68 亿美元费用的应用生态。

    • 跨链 191 万枚 ETH,创造额外链上服务需求。

    • 增加 40 亿美元稳定币价值(Coinbase 持有 USDC 约 50% 股份)。

    • 发行 60 亿美元原生资产,同时引入 33 亿美元以太坊资产。

    我们认为以太坊在此实现了 1+1=3 的合作价值。但以太坊自身获益如何?

    3、Base 对以太坊「安全特许经营」的贡献

    Base 累计向 L1 支付 450 万美元 blob 及结算费用(被销毁),最近六个月链上利润率达 91%(不含链下成本)。需注意,Base 共支付 2400 万美元 L1 费用,其中 80% 发生在 EIP4844 实施(更便宜的 blob)前,我们的分析不包括之前的 call data 阶段。

    当前 Base 平均处理 93 TPS,有效扩展以太坊容量。

    自 2023 年 8 月 Base 上线以来,以太坊周 GDP 增长 75%,但较 2022 年初峰值仍低 80%。目前 L1 应用日 GDP 为 5700 万美元,而 Base 应用周均 GDP 达 680 万美元。

    回到核心问题:Base 是否「窃取」以太坊 GDP?

    答案是肯定的!

    这正是 L2 路线图的意义所在。顶级应用(如 Uniswap、Aave)正向 Base 扩展,新项目(如 Aerodrome)直接选择 Base 而非 L1。用户向 L2 迁移导致 L1 手续费和 ETH 燃烧量下降,以太坊正转向更偏向企业/B2B 的商业模式。

    只有当 L2 未来无法通过 blob 费用弥补缺口时,这才构成以太坊的「bug」。

    4、Base 增长预测与 ETH 价值捕获

    基于当前数据,我们认为以太坊正通过 L2 路线图投资长期未来,短期牺牲 GDP、手续费和 ETH 燃烧量,期望 Base 能扩展规模、建立可复制的模板(传统金融?),推动生态正向发展。

    现状分析:

    • L2 当前合计处理约 165 TPS,需竞争 blob 空间。

    • 3-4 个 L2 持续占满当前每区块 3 个目标 blob(最大 6 个),每当此时,L2 间竞价,抬高费用。

    • 目标 blob /block 目前是 3 个(最多 6 个),但下个月将通过 Pectra 升级增加到 6 个(最多 9 个 blob /block)。因此,在初始场景分析中,我们假设目标为 6 个 blob,最多为 9 个 blob。

    • 我们使用的是 Tim Robinson 创建的 Blob 模拟器。

    上图可见,当前状态对以太坊经济影响微乎其微,L2 均费 0.0002 美元

    Base TPS 增加 5 倍会导致 L2 费用略高,同时为以太坊 L1 带来更多价值(年化 2450 万美元)。

    Base TPS 提升 10 倍会导致 L1 年化收入暴增 200 倍至 49 亿美元(验证者乐见)。但我们同时也制造了另一个问题:L2 均费将升至 0.35 美元(不可接受)。

    PeerDAS 和 Fusaka 升级(预计今年 Q3/Q4)将 blob 提/block 升至 12 个(最终目标 48 个,最大极限 72 个)。假设 Base TPS 提升 10 倍且完成 Fusaka 初期升级:

    • L2 均费可控制在 0.0018 美元

    • L1 年化收入 4890 万美元

    若 Arbitrum 和 Optimism 同期也实现 10 倍扩展:

    • L1 年化收入可达 177 亿美元(近 2021 峰值两倍)

    • 但再一次,我们创造了一个瓶颈,平均 L2 成本/交易上升到 0.64 美元。这是行不通的。

    我们来乐观估计一年后目标 blob 增至 24 个:

    • L1 年化收入降至 96 亿美元

    • L2 均费仍达 0.17 美元

    要将 L2 均费控制在 0.02 美元以下,需 33 个目标 blob/block,此时 L1 年化收入仅 14 亿美元——恰与过去 365 天实际收入持平。

    小结:

    我们尽量简化分析模型,旨在厘清两个核心机制:1)L2 每秒交易量(TPS)提升对 blob 定价的影响;2)L1 目标 blob/区块数量增加对以太坊经济模型及 L2 用户费用的传导效应。实际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市场环境的动态性与不可预测性——在不远的将来,可能有数百个 L2 同时争夺 blob 空间。

    我们确信 L1 仍将承载大量链上活动,持续产生手续费收入并促进 ETH 销毁。但具体应用场景与交易规模目前尚不明朗。

    根据模拟器推演结果(假设三大 L2 均达到当前 Base 10 倍的 TPS),当 L2 合计 TPS 达到 2,790 时,即便完成 Pectra 技术升级,以太坊网络仍将面临过载压力(此时 L2 单笔交易成本达 0.35 美元)。

    相较之下,Solana 过去 90 天始终稳定处理 1,078 TPS,平均费用仅 0.016 美元(含基础费+优先费),实际用户费用更低——因其网络采用按交易类型动态定价机制,且其性能升级方案 Firedancer 尚未正式上线。

    5、结语

    「没有完美方案,只有权衡取舍」在此尤为适用。Base 通过 L2 模式快速起步,目前获得理想回报,但也将自己绑定在无法控制的以太坊扩展路线上,可能面临「供应商锁定」和技术债风险。

    以太坊看似通过牺牲 L1 费用获得企业级客户,创造 ETH 新需求和更好用户体验。但长期经济关系是否可持续存疑——场景分析显示扩展瓶颈可能持续存在。若 L2 无法快速扩张,可能需要增发 ETH 来维持验证者收益(EIP4844 后 ETH 供应量已由通缩转为可能超过 BTC)。

    我们认为 Base 满意当前现状,但若以太坊 blob 扩展不力,其可能寻求 Celestia 等替代方案。以太坊亟需将文化从「价值观认同」转向面向企业的「安全即服务」商业模式。

    回到最初问题:渣打银行是否在「L2 J 型曲线」底部误判?我们认为短期内以太坊基本面结构性衰退将持续。尽管随着传统金融上链可能改善市场情绪,但缺乏根本性改善催化剂。下图可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Vitalik 批评 Pumpfun 引发价值观争议,PMF 和道德哪个更重要?

    本期《The Chopping Block》聚焦 Vitalik 在 Farcaster 上公开批评 Pump.fun 等项目的争议言论,引发以太坊社区及 Solana、Base 等外部生态的价值观冲突与舆论震荡。四位嘉宾 — — Haseeb(Dragonfly 管理合伙人)、Tom(DeFi 专家)、Robert(Superstate 创始人)、Tarun(Gauntlet 创始人兼 CEO) — — 围绕“产品市场匹配(PMF)与道德评判孰轻孰重”展开辩论,从技术中立性、链上自由、L1治理哲学及以太坊叙事演变等多个角度,探讨 Vitalik 是否有权对 Web3 应用进行“道德审判”,以及社区如何理解创始人角色与行业精神领袖之间的张力。在批评与共鸣中,节目也重新定义了 Vitalik 在加密行业的独特定位:理想不随风,立场不迎合。

    Vitalik 发文批评 Pump.fun 引发的道德论战

    Haseeb: 我们来聊聊最近在以太坊社区发生的事情。又一次,以太坊圈陷入了争议。这段时间以太坊基金会经历了不少人事更迭。

    这次事件的起因是一条来自 Vitalik 的 Forecaster 发文(也就是在 Farcaster 平台上发布的“Cast”)。Vitalik 在这条 cast 中批评了一些 L1 区块链缺乏道德立场,也就是“缺乏哲学基础”,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构建一条 L1 链,也没有清晰的理念去指引他们该构建哪些应用、希望区块链在世界上实现怎样的作用。

    他打了个比方,说:假设 C++ 是一个极权主义、种族主义、法西斯分子设计出来的编程语言,它会因此变得更糟吗?可能不会,因为 C++ 是通用语言,不容易被意识形态污染。但 Ethereum L1 不一样,如果你根本不相信去中心化,那你就不会去推动轻客户端、数据可用性层、账户抽象、或者花十年时间推进 PoS 转型。

    他接着指出,以太坊上的应用有 80% 都是特定用途的(special purpose),而你建什么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认为以太坊应该对这个世界承担什么角色。所以,在这方面拥有正确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Haseeb: 然后他就给出了所谓“好”和“坏”的例子 — — 好的是 Railgun、Farcaster、Polymarket、Signald;坏的是 Pump.fun、Terra 和 FTX。正是这一段,引发了以太坊社区以及“非以太坊阵营”的强烈争议。人们开始质疑:Vitalik 现在是在为整个行业规定“道德标准”吗?Tarun,你怎么看?

    Tarun: 我首先想说,其实这场争议并不完全是“以太坊 vs 非以太坊”的对立,更准确说,是三个阵营在发声:以太坊、Solana,以及 Base。Base 和 Solana 在这件事上居然站在了同一边,反对 Vitalik 把 Pump.fun 贴上“负面”标签。

    比如 Jesse Pollak(Base 的核心人物)就认为,Pump.fun 其实就是一个结合了互联网内容与注意力经济的投注市场,这种玩法在他们生态里被广泛接受,像 Zora 等产品也是同样逻辑。

    而在 Solana 社区,更普遍的价值观是“自由主义”:你想玩就玩,哪怕是赌场游戏也好,只要你愿意承担风险,这是你的选择。而在以太坊社区,通常会更强调应用的“道德定位” — — 比如你要构建的是隐私保护工具(像 Railgun)或去中心化预测市场(像 Polymarket)。

    Haseeb: Vitalik 举的好例子是 Polymarket 和 Farcaster,对吧?

    Tarun: 对。但我特别想说的是,他提到的 Railgun,我查了链上数据,用户量其实非常少。我就想问,为什么这样的应用可以被认为是“道德标杆”?这种评价标准是不是也有选择性偏见?

    Tom: Railgun 用户少,可能也有一些“外部原因”。

    Ethereum 与 Solana 社区在“可接受应用”上的价值冲突

    Tarun: 是的,这背后当然有外部因素,但我想指出的是,现在的情况有点像是“王国圣言” — — Vitalik 说了什么,就像是在宣告正道。问题是,这次就连以太坊生态的 L2 应用开发者和 DeFi 从业者都在公开批评他,这说明他的这番话其实连在 Ethereum 内部都不受欢迎。

    我觉得很多以太坊的应用开发者也承认 Pump.fun 可能有一定的“剥削”性质,但与此同时,它也确实带来了新的交互模式,人们就是想用它。以太坊内部其实存在一条很深的分歧线 — — 有些人认为,一个应用如果可能对 L1 带来负面外部性,那就该被否定,但在 Solana 世界,这种观点根本不成立,大家更倾向于“让市场自己选择”。

    Haseeb: 你觉得他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评价当年的 Satoshi Dice 吗?

    Tarun: 好问题。Satoshi Dice 是比特币早期的赌博应用,用户可以直接用 BTC 赌博。我觉得 Vitalik 的观点是有变化的。根据我近十年来对他的观察,我觉得他以前可能对这种东西没那么负面,但现在的立场明显更严格了。

    不过我觉得这次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以太坊生态里很多本来绝不会公开批评 Vitalik 的开发者们,这次却集体发声反对,这说明这条“道德批判”线确实戳到了不少人。

    Haseeb: Tom,你怎么看?

    Tom: 我的看法是,Vitalik 一直都不太会“挑应用”。他喜欢的一些应用,通常都不怎么好用。虽然他支持 Polymarket 的立场我理解,但他以前也喜欢 Augur,我觉得他本质上是对预测市场有执念,而不是对具体产品有判断力。

    对我来说,这件事有点“谁在乎”的感觉。即使 Vitalik 早就公开表达这种观点,也不会改变以太坊或 Solana 的技术路线。Solana 不是为了支持 Pump.fun 才设计的,以太坊也不是为了阻止它而生的。这些东西更像是“生态自然演化”的结果,而不是设计者主观推动的产物。

    不同链有不同的氛围,本质上是因为不同价值观的人被不同生态吸引,而不是因为底层功能的差异造成的。说到底,这更像是一种文化集聚效应,而不是技术特征决定的。

    Vitalik 是否有资格对链上应用进行“道德审判”?

    Haseeb: Anatoly(Solana 联合创始人)在这次争议中的回应是:“当你没有产品市场匹配(PMF)时,就会开始搞政治。”这是他对整个事件的评论。

    Tarun: 不过我觉得反过来也成立:有时候,当你拥有太强的产品市场匹配之后,同样也会出现“政治”。你可以看看桥水基金、Facebook,那些成功到极致的地方,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内斗、政策制定和权力斗争。所以我觉得 Anatoly 那句话听起来有点片面,现实里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政治化”。

    Tom: 我也觉得这挺讽刺的。Solana 一开始喊的是“让 NASDAQ 上链”,现在却成了“你就是 meme coin 的链”。然后社区就开始说,“你现在的定位就是搞梗图币,不许变了,直到你死。”要是不愿意再玩这个角色了,别人就说你不再重要了。这让我想到《瑞克与莫蒂》里那个只为递黄油而生的机器人 — — “这就是你的使命。”

    Haseeb: Robert,你怎么看这件事?

    Robert: 作为一个应用开发者,其实我根本不在意 Ethereum、Solana、Arbitrum,甚至任何一条链的“哲学观”是什么。我关心的是:这条链上我能做什么?DeFi 应用有哪些?吞吐量怎么样?交易成本高不高?生态是否整合良好?

    至于道德审判,对我来说完全不重要,我也没太在意 Vitalik 说了什么。我觉得这事本身没那么相关,甚至可以说是无关紧要。

    Haseeb: 所以你觉得大家对 Vitalik 这番发言的“过度反应”其实是一种表演?

    Robert: 某种程度上是。尤其是那些不是在建项目的人,他们没有太多实事可做,就只能围绕这些争议话题制造讨论。这种情况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Haseeb: 确实,真正投身创业的人要操心的事多得多,Vitalik 在 Forecaster 上发了一条“有点不中听”的帖子,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你要是天天被这点事困扰,那说明你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没在做。

    对 Vitalik “忠于理想不迎合市场”的评价与理解

    Haseeb: 我从个人角度来说,其实我非常尊重 Vitalik 的一贯性。这不是他最近才改变立场的表现,他从来都是一个“传教士”型人物。从以太坊创立开始,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带有意识形态的理想主义项目,到现在仍然如此。

    很多人对他感到失望,是因为他们希望他变成一个更像“企业家”或者“政治家”的角色。但 Vitalik 并没有像奥巴马那样,从芝加哥的社区组织者一步步成为民主党领袖、再成为美国总统。很多人会说,“你看,他现在说话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自己了。”而 Vitalik 刚好相反 — — 他从来没有变成“以太坊总统”,从没因为项目成功就放弃早期的信仰。他也没有删掉早年的博客文章,没有摇身一变变成 Ethereum 的加油站队长、“ETH №1 啦啦队长”,满脑子只想“怎么让价格上涨”。

    很多以太坊生态里的其他人,在项目成功后确实变了,但 Vitalik 没有。我尊重他的一致性。他五年前会这么说,现在会这么说,五年后也可能还会这么说。他坚持以太坊应该服务于某种特定的理念,而不是“随便拿来做什么赚钱的东西都行”。

    我觉得这就像一个国家的总统说,“我认为赌场对社会不好,我们应该减少赌场数量。”你可能会反驳说,彩票、赌场为政府带来巨额收入啊。但他会说:“我知道,但我依然觉得它不好。”他有权这么想,也有资格这么表达。我尊重这一点。

    Haseeb: 总之,我理解为什么有人对 Vitalik 的发言不满,但我认为,这大多来自于一种“误解”。他们把 Vitalik 当作以太坊的 CEO 来看待,而不是一个理念先行的思想家。

    在我看来,他更像是加密行业的 Geoffrey Hinton(人工智能领域的“教父”)。他是思想源头,但你没必要把他说的话当成法律,也不需要获得他的背书。

    你去看那些被 Vitalik 公开发推支持过的项目,很多都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成功。他说了不等于就能决定市场方向。Vitalik 就是 Vitalik,他可以说任何他想说的话,我会一直尊重他 — — 但这不代表我要把我的产品方向交给他来定,也不代表你该这样做。

    Tom: 我很喜欢 Bingie 发的一条推文回应,他说:“我敢肯定,Tim Berners-Lee(万维网之父)也不是 Pornhub 的大粉丝。没关系的,Vitalik 不喜欢 Pump.fun 也无所谓。”

    Haseeb: 对,完美总结了这件事。Vitalik 是加密行业的“长者”,他不需要喜欢你的项目,也不代表他不喜欢,你就活不下去了。

  • 获 V 神捐款,一文了解网络国家沙盒 Zuitzerland | CryptoSeed

    4 月 3 日,Vitalik Buterin 又一次用行动支持他所相信的未来。274 枚 ETH,约 50 万美元,被他直接转给了 Zuitzerland 的实验项目开发者。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也不是一场大张旗鼓的融资——只是他一贯的风格:看到值得支持的事,就出手。

    Zuitzerland 是什么?它和V 神之前支持的 Zuzalu、Edge City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么多 builder、研究者、创作者都在关注?

    Zuitzerland是什么

    Zuitzerland 是一个实验型项目,致力于探索未来社会的可能路径。它结合前沿科技、去中心化治理与现实制度优势,构建一个“网络国家沙盒”(network state sandbox),为全球的建设者、研究者和创作者提供真实的社会实验场。

    项目发起地瑞士,其以700多年地方自治和直接民主传统著称,制度稳健、社会信任度高,是现实中少见的“可持续治理”样本。Zuitzerland 正是希望借助这片制度土壤,结合 Web3 技术,实践一种可复制、可验证的新型社会结构。

    可以说,Zuitzerland 是 Zuzalu 理念的延续与进化。Zuzalu 是 Vitalik 在 2023 年发起的快闪城市实验,两个月内吸引了全球 Web3、AI、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先行者参与。它的影响远超预期,催生了 Edge City 等延伸项目,而 Zuitzerland 则迈出更进一步的一步——建立一个长期存在的常驻节点,把 Zuzalu 的精神落地到现实治理体系中。

    项目通过驻地计划、城市快闪活动(pop-up events)、黑客松等形式,为参与者提供共创和测试平台,聚焦 Web3、AI、生物科技、隐私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方向。它试图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一个技术驱动、分布式却具备韧性的社会,是否能真正运行在现实世界中?

    Zuitzerland 的实践路径

    1. 把“治理”从理念变成现实

    目前,许多去中心化项目和组织面临治理难题:理念先进,但缺乏现实应用场景和有效试验平台。Zuitzerland 提供了一个小规模、可控的真实环境,让新型社会结构和治理机制可以被真实测试。这不仅仅是讨论“DAO”怎么运作,而是让人们在一个现实空间中生活、协作、自治,并不断优化制度。

    瑞士的制度基础在此提供了坚实的参考。Zuitzerland 借鉴瑞士民主的经验,比如全民投票、地方自治、小规模信任网络等,为去中心化治理提供了现实模板。

    2. 为不同背景的创新者提供落地平台

    Zuitzerland 面向三个核心人群:

    建设者与行动者:如 Web3 开发者、DAO 参与者,他们可以在这里测试新工具、组建社区。专家与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社会学者可以观察或参与现实社会原型实验。创作者:艺术家、哲学家、文化叙事者为技术构建注入人文深度。

    Zuitzerland 不追求“大众化”,而是为愿意亲身参与未来实验的“深度兴趣者”提供一个空间。

    3. 推动“安全的技术加速”

    Zuitzerland 倡导“Defensive Accelerationism(d/acc)”理念,技术加速必须同时关注安全、边界与长期韧性。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如何在创新的同时守住基本秩序、避免系统性风险,是核心议题。瑞士的稳定性使其成为 d/acc 实验的理想试验场。

    4. 提供有限但真实的支持与机会

    项目将开放申请,优先考虑有实际参与意愿但财务条件有限的申请人。部分奖学金支持住宿等费用(不包含交通),申请者需要具备长期参与的意愿与能力。

    另外,Zuitzerland 使用 NFT 持有者作为支持筛选的一部分,参与者可通过 Juicebox 支持项目并获得优先权,这种方式也符合项目所倡导的社区驱动逻辑。

    项目后续计划

    Zuitzerland 的活动将从 5 月 1 日开始,持续整个5月,通过一系列专题周、工作坊、峰会和黑客松,围绕社区共建、瑞士治理、网络国家、前沿科技和未来生活方式等核心主题展开。该项目的参加费用大致为每周 650-2500 瑞士法郎。

    参与者将共同探讨社会原型、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并在最后一周进行项目开发与成果展示。整个流程从理念探索到实战原型,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闭环。

    (本文只介绍早期项目,不作为投资建议。)

  • 特朗普再度引爆全球资产联动:美元崩、金破顶、比特币大反弹

    4 月 22 日,美国资产市场再次陷入暴风眼。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 971 点,纳指跌幅超 2.5%,标普 500 指数失守 5200 点整数关口。科技七巨头全线下挫,特斯拉、英伟达分别跌逾 5.7% 与 4.5%。VIX 恐慌指数暴涨 14%,突破 33 点,预示着市场的系统性避险情绪正在快速升温。

    美元指数同步失血,跌破 98 关口,刷新近一年半新低。ICE 美元指数、彭博美元指数均创下 2009 年后最差月度表现之一。与此同时,黄金强势突破 3400 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比特币凌晨在短时突破 8.8 万美元后,伴随美股的下跌回调至 86300 美元附近,而在美股歇市后,其再度展现出不一样的强硬姿态,上涨突破 88800 美元,而山寨币普遍未回到凌晨高点。

    据 Coinglass 数据显示,过去 24 小时全网爆仓 2.61 亿美元,多单爆仓 1.41 万美元,空单爆仓 1.21 万美元。其中比特币爆仓 8857.87 万美元,以太坊爆仓 6759.28 万美元。

    价格变化只是结果,更深层的,是全球资产锚定结构的集体重估,以及非主权资产在制度裂缝中浮出的历史性回归。

    美联储独立性正面临政治再塑

    特朗普再次公开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立即降息,否则经济将减速」,市场对美联储政治中立性的信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这是他在短短数日内第二次高调施压货币政策路径,不仅通过 Truth Social 发文直指「政策过紧」,更在多场合放风「考虑撤换鲍威尔」。

    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团队目前正在研究是否具有法律权力解雇鲍威尔。4 月 18 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公开证实,特朗普及其顾问团队「正在审视相关选项」。

    此举触碰了全球投资者最敏感的一条红线:美联储是否仍是一家独立于选举政治的中央银行。40 年来,美联储在全球资产配置体系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但当前,「鲍威尔是否能保住职位」这个原本被视作不应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全球金融资本共同关注的核心变量之一。因而避险资金正在加速流入无主权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抛售并非对短期利率路径的反应,而是对「决策规则不确定性」本身的反馈。当投资者无法判断利率是否仍基于经济基本面,而不是政治周期,美元的信用锚定便开始松动。

    过去十年中,全球资本广泛配置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正是出于对美联储专业判断能力与独立性的信任。然而一旦这种信任遭到侵蚀,美债将不再是无条件的避险资产,美元将不再天然具备溢价属性。这将引发整个全球资产锚定体系的重新评估。

    黄金与比特币何共振上涨:制度信任裂口中的「锚定重建机制」

    长期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资产结构依赖于一种隐含的制度信任假设,即美联储保持政策中立、美国政府履行信用义务、以及市场规则稳定,信息对称。

    正是这种制度性信任,使得美国国债具备无风险利率的地位,美元获得全球储备货币的资格。而当行政权力高频率地干预货币政策,这一假设受到挑战时,全球资本的第一反应不是再观察美联储的下一次议息,而是主动重估什么是真正可信的资产。

    黄金是数千年来的储值媒介,其价格从来不仅是对通胀的反应,更是对制度稳定性的投票。回顾历史,每一次黄金价格的快速抬升都伴随着对传统政治货币体系的信任退潮: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脱钩美元后价格暴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金价快速上涨,创历史高位;当前美联储遭遇政治干预质疑,黄金再次刷新高点。

    这一规律并未改变,因为黄金的本质优势在于:它不依赖国家信用、不受政策干预、不具备违约风险。在制度被政治化、政策被短期化的过程中,黄金提供的是一种时间上的独立性与历史的稳定预期。

    比特币之所以开始黄金形成同步上涨,不是因为它具备央行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它不是任何央行的附属物。

    它的货币发行遵循数学规则,供应总量写入代码,不受任何政治任期、选举周期或财政赤字压力影响。比特币的上涨,是对「人治货币体系」的不信任表达。

    而当美联储独立性遭到怀疑,美元被迫接受行政干预时,市场中的一部分资金便开始将比特币视作「去政治化的储值候选」。

    尤其是当美债信用受限(因财政不可持续)、黄金价格过热(高溢价可能削弱风险调整后回报)、加密资产 ETF 合规通道逐步打开(提升可接入性)时,比特币将扮演一类「数字黄金」与「去中心化美元替代品」的混合角色。

    监管转向的信号:Atkins 上任与金融治理框架的系统调整

    在特朗普持续施压美联储的同时,Paul S. Atkins 宣誓就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第 34 任主席,这一人事任命虽在程序上看似循规蹈矩,实则释放出极强的政策信号。Atkins 作为布什时代「金融市场自由化」思潮的重要推崇者,历来主张监管应为市场服务而非主导市场。他的上任,意味着美国资本市场的治理哲学或将进入新的转向周期。

    在当前的加密资产语境下,这一转变尤为关键。如果 Atkins 坚持其一贯立场,未来加密资产在 ETF 合规审批、RWA 通证发行、乃至 Token 经济模型中价值分配机制等多个层面,可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通道宽松期。

    但这种自由放任倾向也可能带来结构性风险。在短期释放利好预期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将是监管一致性与长期行为预期的模糊。市场原本建立在规则清晰、门槛明确、边界可测的合规框架基础之上,而监管主张的软化极易打破这一制度感知,造成市场参与者的判断失序。加密行业原已处于监管边缘,而现在这一边缘不仅没有被规则明确化,反而可能因政策倾向的左右摇摆而加剧其制度不确定性。

    换言之,Atkins 的上任标志着美国金融治理框架正面临一种微妙的重构:在对传统监管工具的去中心化处理中,市场自治的空间被极大放大,但也因此可能失去治理统一性的最后防线。对于加密资产行业而言,这既是一次合规机会窗口的打开,也是一次制度演化期的高度博弈。